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梅兰芳》:德艺双馨的人其实就不是人

(2008-12-10 10:53:59)
标签:

梅兰芳

陈凯歌

影评

娱乐

分类: 观影

看了电影才知道,原来梅兰芳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是要改变伶人这一“下九流”阶层的地位的。

倒是看电影之前就知道,电影《梅兰芳》本身的担子也不轻,是要给曾经是“大师”后来却成了“傻冒”的陈凯歌“正名”的。

梅兰芳完成自己的使命了么?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完成了,至少他自己后来基本上是很“上九流”的。

那么,《梅兰芳》完成自己的使命了么?某种意义上,其实也可以说是完成了,至少较之近年来“MADE IN CHINA”的诸多商业大片,送上一个“好”字,或者都不为过。

《梅兰芳》:德艺双馨的人其实就不是人 

十三燕有意思,邱如白有意思,可是,应该很有卖点的孟小冬却没什么意思,更要命的是,电影把梅兰芳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没意思的人。

电影要描述向来讳莫如深的梅、孟之恋,本来是一个事先被张扬得沸沸扬扬的卖点,但结果拍出的只是一个虎头蛇尾的爱情故事,来得迅猛,去得突兀。如果历史上的梅、孟之恋,真如电影中那般纯情那般高尚,多年来又何必讳莫如深?倒不是说电影一定要讲述事实,故事里的事嘛,本来就说是就是不是也是,但把本来应该跌宕曲折的事实讲述成了一个寡淡如水的故事,多少是件可惜的事。

为尊者讳,似乎算是我们很多年来的传统之一,可是,人无完人金无足金岂非是一个常识?为什么非得把“大师”往完美里包装,好像不完美就算不得“大师”似的?撇开如此包装本身就没有说服力不提,说白了,小鱼儿从来都比花无缺有魅力,这岂非也是一个常识?

老实说,京剧虽然贵为“国粹”,梅兰芳虽然贵为“四大名旦”之首,但个人孤陋寡闻,所知也仅限于此而已,对于京剧到底“粹”在何处、梅兰芳又到底“名”在何处,一概不知。但是,我琢磨着,生于那样一个乱世,作为一个能在国共两党、黑白两道之间皆进退自如的人物,梅兰芳绝对应该是玲珑得够可以长袖善舞得够可以的,而不会是一个“德艺双馨”到如电影所描述的那种程度的家伙。最诡异的是,电影明明卯足了劲的把梅兰芳往“圣人”里面打扮,偏偏还要把“他其实一直都想做个凡人”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何其之矫情那。

看《梅兰芳》之前的几天,碰巧在电视上又看了一遍重播的《闻香识女人》。冒昧一点说,以作为一个“人”的魅力而论,较之阿尔帕西诺所扮演的那个老家伙,陈凯歌所塑造的梅兰芳或许连提鞋都不配。

 

我没指望看到一个真实版的“程蝶衣”,但看到一个克隆版的“雷锋同志”,到底觉得是一件无聊乏味的事。

从雷锋到焦裕禄,从李素丽到任长霞,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就是有人那么热衷于制造一个接着一个的“德艺双馨”式人物?这固然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但这么多年过去之后,难道真的还有人以为,塑造“德艺双馨”的榜样就可以挽日下世风于既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