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有试过用“狗仔”眼光看“名著”么?

(2008-11-05 10:45:15)
标签:

读书

杂谈

文化

分类: 读书

看了萨默塞特·毛姆的《巨匠与杰作》,笑喷无数次。

 

这年头,很多时候,我们都很“狗仔”。所以,谁谁谁和谁谁谁绯闻了、谁谁谁猥亵谁谁谁了、谁谁谁和谁谁谁“艳照门”了之类的新闻,才会如此的充斥视听如此的夺人眼球。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又都很不“狗仔”。尤其是在面对所谓经典所谓大师所谓名著时,常常“严肃”得大气都不敢喘一口,谁胆敢表现得稍有不敬,那是要被无数口水唾骂甚至巴掌直接上脸的。

如此这般,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人都“娱乐至死”,而名著,就成了那种所有人都不想读而只是在心里希望自己读过的东西。

那么,是我们出了什么问题,还是名著本身就存在问题?

 

毛姆的意思是,大家都有问题。

他的观点明确得很:艺术的目的就是娱乐,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小说,一定要为读者提供愉悦的享受;把小说当成“讲坛”是一种陋习,让读者以为读小说可以轻松获取知识绝对是一种误导,因为知识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获得,而读小说就是为了寻开心;如果读一本小说很辛苦的话,那还不如干脆别读。

所以,我们有问题,我们的问题在于,不敢以“寻开心”的态度来读小说;名著本身也有问题,名著的问题在于,很多其实都不具备娱乐功能,属于“浪得虚名”。

所以,毛姆写了这本叫做《巨匠与杰作》的书,写的是他眼中的“TOP 10”巨匠和杰作。

你有试过用“狗仔”眼光看“名著”么? 

这是一本注定要受争议的书。

首先是,理所当然的,凭什么“TOP 10”就是这些人、这些书?凭什么没有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凭什么没有《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争议有理,因为自己无比推崇的作品居然不能不选TOP 10,那不是对自己情感和智商的一种辱蔑么?毛姆在这个问题上的回应却一派云淡风轻。他说,OK,你们说得对,但那么较真干嘛呢,不过就是随便选选而已。我列的这个“TOP 10”确实很武断,其实我完全可以再列出十部,以不同的方式而丝毫不输之前所选,而且还能为后选出的这十部给出同样充分的理由。NND,这话说得委实够噎人的。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本打着要介绍“世界十大名著”旗号的书,居然一点都不“严肃”,而是相当之“狗仔”。我们看到的是:司汤达请教自己朋友如何追求异性,是要认认真真做笔记的,然后还真的按照笔记内容一步步采取行动;福楼拜发现了新的猎艳目标,是要自己现在的情人前去打听对方下落,并帮他撮合的;巴尔扎克年轻的时候,跟一个年纪足以做自己母亲的女人纠缠不清,一直纠缠到对方去世;看上去不苟言笑悲天悯人的托尔斯泰,其实是个拈花惹草之徒,并且还很衰地中过梅毒的招……这家伙哪里像是在写“巨匠与杰作”啊,简直就像是娱记在写陈冠希和阿娇那。

 

争议也罢,瞠目结舌也好,事实是,毛姆自己“言行一致”,至少他的这本书很符合他“寻开心”、愉悦读者的艺术标准。而且,假如按照毛姆所说的这个“名著”标准,这本介绍“世界十大名著”的书,也许比书中所列出的任何一部都更应该入选“TOP 10”才对那。

还有就是,不得不承认,用“狗仔”眼光来看“名著”,确乎是件很让人愉悦的事情。

 

 

PS:接受网友建议,贴出毛姆眼中的“TOP 10”

 

亨利·菲尔丁和《汤姆·琼斯》

简·奥斯丁和《傲慢与偏见》

司汤达和《红与黑》

巴尔扎克和《高老头》

狄更斯和《大卫·科波菲尔》

福楼拜和《包法利夫人》

赫尔曼·麦尔维尔和《白鲸》

艾米丽·勃朗特和《呼啸山庄》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拉马佐夫兄弟》

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