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放
刘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445
  • 关注人气:1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画皮》:与其面目全非脚,莫如还我漂漂拳

(2008-10-20 09:32:57)
标签:

影评

娱乐

杂谈

文化

分类: 观影

在看电影这件事情上,常常有人说我的标准过于苛刻。

其实并非如此。至少我身边就有很多人的标准要比我苛刻很多。譬如,跟朋友KUN一起看电影时,他常常在十五分钟内就起身离场,他的意思是,一部电影,如果看了十五分钟都没感觉,那还有什么好看的?再譬如,跟朋友YI说起电影的时候,他通常只问两个问题,打不打?黄不黄?如果既不打也不黄,那还看个P啊。

跟他们相比,我宽容多了。很多他们不屑一顾的电影,我都看得不亦乐乎来着。这不,以至于LP还常常批评我那,说我买的那些影碟里,十之五六都是垃圾。

 

OK,假如给《画皮》打分,100分为满分,以他们的标准会是几分我还不得而知,以我的标准的话,那么应该是60分。

《画皮》:与其面目全非脚,莫如还我漂漂拳

之所以能有60分的理由在于,跟之前的众多国产古装大片相比,《画皮》的故事至少不像杀来砍去只是为了一个馒头那么不靠谱,《画皮》的人物对白至少不至于一句比一句的让观众笑场。尽管长镜头用得未免过犹不及,尽管说话的语速和腔调多少有些别扭,但总算不那么雷人也就是了。或者甚至还可以这么说,《画皮》既有点打又有点黄,说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也不为过。《画皮》的最后,甚至还让甄子丹扮演了一回功夫熊猫他师父式的“假死”,学得够快的,孺子可教那。

之所以只能有60分的理由则在于,作为一部借了我们这代人记忆中那部惊悚版《画皮》的“皮”、实际上是在演绎一个爱情故事的电影,《画皮》几乎完全丧失了那种叫做“惊悚”的感觉,讲述的“爱情”却又委实不够动人。老实说,跟“打”和“黄”相比,“爱情”这东西其实从来就更难讲述。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需要足够多的真诚足够多的细节,绝不是呼天抢地不分人妖地“我爱你”或者眼睛里流出血来就能够包装得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画皮》其实空洞乏味徒有其表。何况周迅真的老了,老得演绎起颠倒众生来多少显得不那么有说服力。我泱泱大国,找不出几个会踢球的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连美女都找不出,那就太叫人灰心丧气了那。

 

更让我介意的其实是,你想讲一个古装爱情故事,那就讲好了,何必非得扯上蒲松龄老先生的《画皮》呢?既然扯上了《画皮》,为什么又偏要使夺命书生的那招“面目全非脚”,把本来倾国倾城的美女生给打成庸脂俗粉呢?

之前,本来让很多人翘首以盼的《赤壁》,之所以最终那么雷人,原因很明显,就是吴宇森先生大玩“面目全非脚”所致,他以为自己比罗贯中先生高明,生要把读《春秋》耍大刀的关老爷包装成读《诗经》使飞刀的,把喝断当阳桥的猛男包装成在家写毛笔字的。《画皮》的致命之处,与《赤壁》如出一辙。众所周知,信马由缰天马行空的《聊斋志异》,所志当然不只是“异”而已,《画皮》中陈生偷窥鬼画皮一节,本是最经典的桥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有多少人所爱的“美”无非只是一张人皮而已呵,扒了这张皮露出本相来之后,又有多少人要吓得屁滚尿流呵,是故,女人皆怕老怕丑,年轻漂亮就可以趾高气扬,千古同理。说到底,电影《画皮》扯蒲松龄《画皮》为“皮”、使“面目全非脚”为实,这一行为本身岂非恰恰是在上演一出活生生的“画皮”?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话是没错,但也并非所有“后浪”都推得动“前浪”的。也不是说经典就不可以颠覆,但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没有金刚钻,就别往经典脸上踹“面目全非脚”了。星爷在《唐伯虎点秋香》里其实讲得明明白白,夺命书生的“面目全非脚”固然厉害,但到底还是唐伯虎的“还我漂漂拳”要更胜一筹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