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乐评 |
分类: 观影 |
自成龙老去、徐克才尽之后,香港“打片”几乎就已不值一观。坚持将拳脚进行到底的,除了甄子丹之外,似乎就只有陈木胜了。
应该说,从《我是谁》到《特警新人类》,从《双雄》到《新警察故事》,再从《三岔口》到《宝贝计划》,陈木胜一路走来,步步莲花虽然谈不上,却也算得上一步一个脚印,虽然没有太多的惊喜可言,但只要你不是太过苛求,大抵也可以让你看得过瘾就是了。
《男儿本色》也是一样。
从一开场的吴京抢劫到余文乐抓人再到谢霆锋追逐,直到最后的大决战,场场打斗都堪称锐不可挡,动作凌厉,拳拳到肉。如果你不去计较片中的几个演员动作是否都是别人“设计”出来的、不去计较他们在生活中别说是打不过东南亚那个TONNY贾怕是连街头小混混的三拳两脚都未必抵得住,那么,两个小时的观影时间还是过得飞快的。不谦虚一点说的话,港片的“动作场面”依然是世界第一,好莱坞还落后着一大截那。
这年头,出名要趁早,否则,成功的滋味也不那么爽快。高手如云的时代已经过去,能有几个愿意假模假样“玩命”给我们看的,我们也许就该知足了。何况,以后怕是也没多少人会认真计较到底是硬桥硬马还是特技泛滥,只要“如来神掌”比“截拳道”好看,也就是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给他们道一声“加油”。
真正让人遗憾的是,陈木胜和他的《男儿本色》,尽管细节考究、场面真实,但却总是让人觉得其水准上佳的动作场面中少了什么更核心的东西。
譬如说,《男儿本色》光从片名来说,就很容易让人想起《英雄本色》,片子刚开场时吴京炸运钞车的派头也绝对大过周润发用美钞点烟的派头;再譬如说,余文乐、谢霆峰和吴京的一场正面对话也跟《喋血双雄》中周润发和李修贤的一场对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个中滋味却有云泥之别。所以,吴宇森成了“大师”,而陈木胜给人的感觉,终究可能是商业流水线上一颗合格的“螺丝钉”而已。
陈木胜和他的《男儿本色》究竟比吴宇森和他的《英雄本色》少了什么?我也说不上来。也许是少了一点那种属于“天才”意义上的天分?也许根本原因不在个人,而在于随着现代文明的高歌猛进,我们已经看不见英雄,甚至已愧于使用这一字眼?
西哲雅斯贝斯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定不再由孤立的个人作出、不再由那种能够抓住统治权并且孤立无援地为一个时代而奋斗的人作出”,所以“极少有人能够既不执拗又不软弱地去依自己的意愿行事,极少有人能够对于时下的种种谬见置若罔闻,极少有人能够在一旦决心形成之后即无怨无悔地坚持下去”。所以,这个时代,没有英雄。
以此而论,《英雄本色》也许已成广陵散,《男儿本色》才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我们的幸运在于,我们曾经经历过《英雄本色》,我们的悲哀也在于,我们曾经经历过《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