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古村:鄠邑区苍游镇“文义村”

(2014-01-08 20:10:40)
标签:

游镇&bull

来历

西安市

村名

户县

分类: 户县:村名人物风俗历史

“户县文义村”与“乡贤张子甲”的故事

西安市有个户县,古名:鄠(hu)县。今已撤县设区,名曰:鄠邑区。“鄠邑”二字脱胎于“扈(hu)邑”,古时大禹治水有功,天下归附。儿子夏启建国为“夏”,封有扈氏于“扈(hu)”,史称“扈(hu)邑”。

周平王东迁洛阳,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改“扈(hu)邑”为“鄠(hu)邑”。秦孝公时期设置“鄠(hu)县”。1964年为了简化生僻字,“鄠县”改为“户县”,2016年底,批复户县撤县设区,富有时代气息的“西户区”没批下来,西安市户县最终变成了人文气息浓厚的“鄠邑区”。

http://p1.pstatp.com/large/3b0a0002ce41525be34a

【鄠邑区】

鄠邑区的东北部有个苍游镇,在南北七号路上,被牙道村给围了。1984年改为苍游乡,只到2011年才撤乡设镇变成苍游镇。“苍游”两字来源于过境的两条河流,苍龙河和蚰蜒河。苍游镇正东有个文义村,本地人叫“文一村”(音译)。南邻莫寺坡、北接苗驾村,西连振华威,东边与长安灵沼街办毗邻。在镇政府向北行至宜都村,顺路东拐,过振华威村,就到文义村。本村有7个村民小组,1000来人,张姓为村中望族。

http://p1.pstatp.com/large/37d800016978a73e4c9c

【文义村街景】

据传,明初此地有范、凤两家富户长期不睦,常有不快,其后辈为了提尚村风追求和谐,以文明仁义而结秦晋,故名“文义村”。根据张家族谱记载:北宋初年张姓弟兄三人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老大落户长安灵沼街办南正庄,老二分落户今鄠邑区秦镇北正庄,老三就落户于文义村。(丰镐遗子/书文 ;头条号“睁眼看西安”首发)

http://p9.pstatp.com/large/37da000164c176410923

【村中古槐】

文义村北侧的郿坞岭是曾经横垣在陕西省 户县北部原野上东西走向的一条土岭,当地人称“马坞岭”或者“迷雾岭”,“眉坞岭”为汉代董卓所修,东起古长安,西至陕西眉县,董卓当时修筑这条眉坞岭是为了自身的安全,因为当时很多刺客对董卓虎视眈眈。不过现在这眉坞岭一带都是窑,很多岭上的土都被村民们取来用了。岭下有唐朝敬德开挖的运漆河,如今岭剩残段,河流无踪。村东活动广场对面有一颗古柏,枯朽数年又枯木逢春,今吐新枝,树干粗壮,虬枝苍劲,是本地古柏中为数不多能幸存的古柏树。

http://p1.pstatp.com/large/3c7d0002787717c883fe

【苍溪小学】

中国古代,治不下县令。就是说县官一下都是民治,靠的就是乡绅治理,故称乡贤。所谓“乡贤”就是乡间“德高望重”的人,那是真正的众望所归,比现在的所谓“xx代表”含金量高多了。文义村张子嘉就是一位清末大贤。

提起本村苍溪小学,现在人都不知所以人,要是放在民国时期,那在方圆可是如雷贯耳的学堂。清朝末年,本村乡贤张子嘉(张子甲)随即和同族张鲁岑一同捐房捐地创建了“自强学堂”,成了当时户县私人办学第一例。

“自强学堂”也就是后来的“苍溪小学”,这所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的都是新文化,并且破天荒的招收女生,一时震惊四邻八乡。培养出抗日名将关麟征、革命先驱高望重、国大代表童怀政等一批叱咤风云的人物。民国32年,众乡里及校友为张子嘉、张鲁岑二公修建“纪念堂”。

http://p3.pstatp.com/large/322800049aac0e089273

【村中古槐】

张子嘉是清光绪年间的生员,在临村赵王镇开有兴商号“永义成”,所以经济较为宽裕,适逢灾年,免费赈济灾民。兴办教育,开启民治。旧时缠足之风根深蒂固,张子嘉迎难而上,非要剪除此等恶习。在清末光绪宣统年间,他就曾大声疾呼,怒斥缠足恶习,宣传放足思想。

怎奈风气闭塞,封建流毒颇深,竟然屡遭恶语相向,甚至有背后骂其祖先者,但张子嘉不为所动,适逢户县北乡集会人多之时,摇铃聚人,当街开讲,放足的好处。辛亥革命后,风气渐开,张子嘉宣传妇女放脚,女子入学,男人剪辫子,但由于封建恶习太深,特别是女子放足改革缓慢,收效甚微。

http://p3.pstatp.com/large/71f0002bd8382304f54

【三寸金莲】

民国十二年,户县成立天足会,张子嘉、刘东堂任会长,致力于放足之事。学习长安县张云山割辫子的方法,若见缠足妇女,无论老幼,强行解掉裹足布带,放入车后大竹笼内,以壮影响。两年后,大见成效,幼小者不再缠足了,青壮年亦相继放足,四乡风气为之大变,冯玉祥督陕时,专门建立放脚队,持枪放脚,缠足之俗彻底扫进历史垃圾堆。

清末民初,户县北乡接送“城隍”之风盛行,传说文义村是“城隍婆”的娘家,迎送仪礼尤应隆重。张子甲劝阻村人废其接送,破除了一方封建迷信的陋习。民国十八年后,户县连年遭灾,庄稼不收,饥荒四起,张子甲协理地方举办赈济事业,并于自己家中设粥场,施舍穷人。民国二十年他参与县上清丈土地、整理粮赋事务,减轻穷苦负担,为户县民众所称道。晚年,寓居乡里,学习医术,给贫病者施予医药,分文不取,德望颇高。

丰镐遗子-张新武整理于2014年1月8日

(集贤镇-栗子坪)西安市周至县村名来历

博文由博主《丰镐遗子-张新武》撰文  插图来自博主实地拍摄 微信:zxw5136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