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镇地名典故)西安市长安区地名来历

(2012-07-19 12:53:12)
标签:

韦曲镇

子午道

位于区

太乙宫

龙山文化遗址

分类: 长安:村名人物风俗历史

长安区

 

长安县山河壮丽,风光秀美,文化发达,是陕西省著名的文物胜地和风景游览区。它位于西安市南部,长安县作为地名始于秦代。原为秦代乡名,因秦始皇的弟弟成蟜曾被奉为长安君。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定都于此,始设长安县。历代县址均设与长安(西安)城市。1944年迁驻大兆镇。1949年5月20日解放,县址迁韦曲镇。2002年9月16日改为长安区,属西安市管辖。

 

韦曲镇

 

位于西安城南10公里。长安区人民政府驻地。是县北门户,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先区政府迁往新区韦郭路中段。

韦曲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得名只因,据唐贞观年间的《韦史君挺墓志铭》中记载:韦挺21世祖西汉丞相韦贤始居于此地。韦贤,鲁国驤人,汉武帝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知老告退的丞相。当时这里为上林苑(皇家捕猎之地),据《汉书.宣帝纪》:“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春以杜东原上为初陵,置县曰杜陵。徙丞相、将军、列侯吏二千石,赀百万者与杜陵。”韦贤子韦元成系宣帝丞相,这样韦贤作为韦曲氏长者边迁到这里。汉代兴三月上巳日与水滨祭祀驱除不祥,王公贵族都要在官府附近引水环曲成渠,流斛去饮,想与为乐,称为曲水。韦氏最初居于韦曲西北部,漕河从这里流过,故称韦曲。后历代韦氏显贵都居住于此。唐代,韦曲和杜曲是韦、杜两大贵族的住宅区,仅宰相先后有数十人居于此地。当时楼台亭榭,曲水流淌为城南风景区。民国初设为镇,1939年社长安县筹备处,1984年设社为镇。

 

杜曲镇

位于区中部,韦曲镇东南9公里,少陵原西南坡下。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5年)置镇,1986年复设镇。

杜曲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5年春。西汉宣帝刘询选定杜东原上为初陵,“置县曰杜陵徙丞相、将军、列侯吏二千石,赀百万者与杜陵。”杜氏家族即迁与此地定居。杜氏远祖在西周成王八年(公元前1017年)由唐(今山西汾河下游)迁与杜城。宣帝时许多杜姓人身居要职,迁与潏水岸边定居,当时贵族所居多以三月上巳曲水盛会以曲名地,得名杜曲。

唐代,杜曲盛极一时。杜氏先后有11任宰相在此建造园林别墅,故谚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郭杜镇

   位于长安区中部毕原,韦曲镇西7公里处。明代以镇南称郭家村,镇北称杜家堡,合称郭杜镇这里自古是长安南去交通要道,为传统古集镇,清代民国初为长安区八大镇之一。

 

王曲镇

位于区中部,神禾原西坡下,潏河东岸。清代民国初为长安区八大镇之一。王曲镇东北依神禾原,西南傍潏水,南对终南山,群峰叠翠,山川如画,早在西汉时这一带就是御宿苑的离宫别馆禁地。相传以御宿苑一渠得名王渠。当时王渠为王曲的异名。

※※※※※※本篇文章来自【西安人文地理※丰镐裔子】的新浪博客※※※※※※

(鹿苑街道办•江流村)西安市高陵县村名来历

※ ※※博文由博主【长治久安沣西人※丰镐遗子】整理 博文插图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