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苏轼在黄州的佛老思想

(2008-12-07 19:14:52)
标签:

苏轼

佛老思想

黄州

满庭芳

孤鸿

杂谈

内容摘要:苏轼,一个天才式的文人,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经历磨难而笑对人生。无论是他的诗、词、文还是他的儒、道、佛都堪称一绝。儒家的积极入世的思想与佛老的出世思想在他的思想里得到了统一。本文以其诗词中的表现来探讨佛老思想的体现。

关键词:苏轼   佛老思想   豪放文风

生命的珍贵在于它的不可把握。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志士大都背负着灵魂的包袱,或隐居山野,或为国捐躯,或同流合污。苏轼心直口快、敢于坦诚相言的习性注定了他于其他文人的不同。他的一生坎坷艰辛,颠沛流离,甚至贫病交加却怡然自得于陋室粗食,直面惨淡的人生。像是清风一样自由自在地高歌,游戏于文学与生活之间,不失为历代文人中最潇洒的一个。早年的他也积极入世,有着“奋厉有当世志”、“修齐治平”志向。但其改革思想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多有不同,请求外调先后被派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朝野内外总是容不下过于正直的人。在加上苏轼才华横溢、树大招风便不可避免的遭到朝中小人的陷害,引发“乌台诗案”。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一生,但是这样的磨砺也使他攀登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峰。经过四个月的监牢之后,苏轼来到了黄州。黄州是苏轼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转折点。

虽然在朋友的帮助下有荒地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是人不仅仅需要的是温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乌台诗案”是苏轼从天上掉到了地下,地方、环境、一些人的避而远之都不免给他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卜算子》中表现的一览无遗。“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自己也说了月有阴晴圆缺,但是圆月总给人圆满,团圆的感觉;而缺月就不一样了。他看到的是缺月而且还是只有稀稀疏疏几片叶子的梧桐树上挂的缺月。不禁更添加了几分伤感。广野深夜,以为幽人,独自月下徘徊,“谁见?”只看见俺缥缈孤鸿的影子。孤鸿呗惊起,却迟迟不愿意离去。它仍然孤高自傲,不肯栖息树林里的高枝,宁愿到沙洲上去度过寒冷和寂寞。这只孤鸿我们隐隐可以看见诗人孤独的影子。正是由于独自一人,使人更自觉的关注自己的内心。渐渐的使他的内心归于宁静和平淡。在这段时间中苏轼也大量的阅读了佛教和老庄的书籍。

谪居黄州时,苏轼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念念自成劫,尘尘各有际。下观生物息,相吹等蚊蚋”(《迁居》)这表明道家的逍遥游世的人生态度这时已对他发生了重要影响。此时,一种退隐之念油然而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归临皋》)。有时,他也不免有一丝失意状态下的伤感,吟唱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多情却被无情恼”等名句。在其失意之时,佛道出世界频频出于笔端。倾心佛老,并不表明苏轼已隐于消沉而不能自拔。在给友人的信中,他说:“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其所期,而先得其所似,不为无害。”这表明,他信佛老,意在完善人格修养。在惠州时,他写下了“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观棋》)的名句,表现了一种超然于纷争之处的淡泊心境。道家的清静无为、超然尘世的思想,在苏轼那里已成为一种人生态度的旷达: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 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满庭芳》)

此作情理交融,奔放舒卷,尽情地展示了词人人生道路上受到重大挫折之后既愤世嫉俗又飘逸旷达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一开始他就引用《庄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以蔑视的眼光,称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着甚干忙揭示了功名利禄的虚幻,并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被伤害后的自身处境,叹道: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指名利得失之事,谓此事自有因缘,不可与争;但得者岂必强,而失者岂必弱,因此也无须过分介意。大有洞悉人生之慨。东坡感到人世间名利场的角逐如同梦幻,所以,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试图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以幸、无际的绿茵、高张的云幕,与浩大无穷的宇宙合而为一,求得了内心的宁静。结尾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一句,情绪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至乐之情,表明作者终于摆脱了世俗功名的苦海,获得了精神的超脱与解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人们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的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虽然是在黄州贬谪之地但是苏轼并没有一度消沉,而是在山水之中,古今之间将自己的烦恼与忧愁随着历史长河的流逝而烟消云散。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这位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定风波》)

    这是一种宠辱不惊、履险如夷、临危若素的大彻大悟的人生哲学。有了这种人生境界,即使长期身居天涯海角,他也达观地看待身边的一切: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减字木兰花》)

    这是一种随遇而安的自适的心态。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面前,个人的进退成败已变得微不足道。胸中的荣辱得失之念已成为眼云烟。

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并认为“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答李端叔书》),可见,他是经过了深刻地反省后,心灵得到了一种升华,探索到了人生真谛,能在逆境中求得旷达与从容。

无论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是“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都让我们看到温润而不刺眼、清香飘远、清风送爽的 东坡居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