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蒙住眼睛,假装认为罪恶并不存在是没有用的。在惩处其他人身上的罪恶时,我们必须努力认识到,那常常是一种不正当的活力,是一种滥用力量的结果。我们必须努力找到健康的渠道,将这种恶的力量释放出去。与自身的罪恶进行斗争时,我们应当耐心地、平静地去面对它,不要积累旧有的恐惧和常犯的错误,不要预先考虑并满足不断产生的诱惑,这样我们很快就会知道困扰自己的缺点是什么。我们必须努力组织自己的生活,这样也许才会尽可能地形成抵抗诱惑的有利条件。我们必须努力从病理而非情感上去解决罪的问题。真正可怕的是我们随波逐流,对罪恶温顺地默许。我们需要确信自己能征服罪恶,而且有足够的时间,这才是最重要的。
上帝认可并选中的人都是那些特别渴望善良、和平与美好的人,无论他们曾经多么卑鄙地堕落过。上帝的谴责和判罚是严厉的,能使人万分惊恐,但那只是针对一些鄙视有罪的人、感到安逸无虑的受人尊敬的人。只要一个人没有放弃纯洁和真实的愿望,这个人就没有迷失。一个人永远也不必在跌倒的时候绝望,只有当他开始赞美诚实和公正,自然地将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计算着自己的贡献时,他才应当绝望。
有两个古老而又美丽的故事就表现出了很好的道德意识。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托卡里·皮尔斯主教,他拥有很多特权,是一位非常有道德、受人尊敬的人。弥留之际,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身边有人问他,是什么给他带来了如此的天赐安详。这位善良的主教平静地说道:“享受自己光辉人生的感觉。”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伟大的巴特勒主教,一位真正具有献身精神和自我节制意识的人。他临终前躺在床上,脸上露出了极度痛苦的表情。陪护他的一位教士见此情景,大着胆子问道,是什么使他这样悲痛。巴特勒主教断断续续地说道,他一辈子都在践行为基督服务的愿望,而现在就要死了,一种可怕的恐惧感在困扰着他。主教说:“我不能相信,上帝会为我而死。”教士感到困惑,找不出任何能安慰主教的说法。但是教士没有试图提醒主教他所有的无私奉献,只是引用了一句诗,“他来到我这里,我必不丢弃。”主教脸上的痛苦表情逐渐消失,他低声嘟囔着这句诗,很快就离开了。

我觉得,在生命行将结束的悲哀时刻,人们宁愿像巴特勒那样哭泣,也不愿意像皮尔斯那样微笑。人们宁愿背上失败感的包袱,也不愿意勇敢地以功成名遂的自豪感走向死亡。

活在活着的人心里,就是没有死去
——坎贝尔
正视病痛的折磨,直面惨淡的人生
——亚瑟·本森


作者亚瑟·本森,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写下了这本笔笔含情字字有痛的“死亡”日记。或许,本书并不能教你如何面对死亡,但它一定会给你继续生活的巨大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