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妨做个“吹毛求疵”的人

(2015-12-23 13:53:52)
标签:

杂谈


不妨做个“吹毛求疵”的人  
从前,我对“吹毛求疵”这个成语,是有成见的,觉得比较负面,带有贬义,觉得这是对某事带有病态苛求的态度。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有点转变了,有了新的理解,觉得还蛮带正能量的,推而广之去想,反倒有点赞赏起这态度来了。

我父亲自小就对我要求严格,我有点怕他,总怕做事不够认真,惹他生气而招致他的责骂,所以对过度认真的态度,是有看法的。


后来,我进了银行工作,由于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涉及资金的安全,也不得不认真加谨慎地对待手头的工作,生怕出什么差错而招致严重的后果。自然,自己对此也是厌恶的,但厌恶归厌恶,久而久之,也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一种做事认真的态度。


起先是一种不得不做的行为,后来因此形成了一种习惯,这些习惯也影响到了自己做事的态度。这种严格认真的态度,说老实话,它带给我做事的结果当然是令自己满意的。


但对别人来说,这具有好坏两面性,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大概与其所处的位置有关。偶尔也会令我对如此的办事态度担忧起来,忧虑自己是否有点过于认真,因为我也感觉到很多人对此是显得不耐烦的。


有趣的是,我移居新西兰后,有机会观察和对比中西方人的做事态度,自己的观念也由此有了变化。总体来说,中国人做事,有时认真,有时马虎,稳定性不好,一般“差不多就行了”。我有一华人朋友懂电工,按说在新西兰,这属于紧俏工种,不愁没有活干。


但听他说,人家一般宁愿请西人干活,也不愿意请华人电工干活,据说理由是,华人干活,一般认为只要干好百分之八十就觉得行了;而西人干活,习惯是往百分之百方向干的。两者除了费用有差别(华人的低些)外,做事的态度也是有差别的。


有一次,我家买了电视,要装电视天线,自然先看报纸找了华人工人来安装。华人工人来看了,也报了安装价格,我夫人说会考虑考虑。将人家打发走之后,她换了西人来做安装工作。我问起缘由,她告诉我,她突然想起从前有事找过这工人,他说他什么都可以做,是多面手,反倒让她起了疑心,因此没请他做。


西人比较认死理些,我说的是相对华人来说。他们分工很细,一般都专搞某一行,做得很专业很精细,可以说是某方面的专家。


我曾经长时间观察过筑路工铺设路面。他们刨去旧的沥青路面,清理后,淋洒融化的沥青,撒上碎石子,然后会搁置一段时间,让来往的车辆碾压路面。


过一段时间后,看没出现异常状况,才再铺设另一层碎石子和沥青完工,不会一次铺设完工。他们修补人行道或修补挖开的路面,也是先铺下碎石子后,让其搁置一段时间,观察其是否会出现异常情况,一切正常的话,过一段时间才把路面铺设覆盖。我们做事呢,总是想一下就干完,事后出问题了,挖开重新来一次。


再举个例子,就说房子吧。新西兰的很多房子,上百年了,依然牢固如初。我家的木头房子都七十多年历史了,也没什么大问题。可你看看中国媒体的新闻报道,时不时就能看见,才十几年,甚至才几年,哪儿的阳台突然倒塌了,哪儿的房子的承重墙或桥梁浇筑的水泥里居然没有放钢筋。

凡此种种,对比一下,就很让人呵呵了。比如你去问西人某某事,他们一般都会不厌其烦地给你解释;要是你问中国人,一般都会很不耐烦地把你打发走的。


总体观察来看,我们做事的态度,比较注重眼前的,个案效率奇高,但总体并案后,质量和效率不高。西人做事,看个案似乎效率低下,成本较高,但总体考虑,其效率和质量都是极高的,且返修率极低,总体核算下来,其实成本和效率都是更合算的,事后麻烦更少。


有时和朋友闲聊,谈到是买国货还是买外国货这个问题,我常开玩笑说,如果我有钱,我一定买外国货,虽然价格贵些,但好用,少出问题,心不烦。如果没钱,我只能买国货。

我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无他,还是吹毛求疵的态度,与自己的做法比较接近。我是个懒人,不想日常使用的东西,时不时就出问题,让我不停地为此受累心烦。


我是个做事有点吹毛求疵的人,所以我比较欣赏做事态度认真的人。我常常情不自禁地要去想这个问题,要是中国人做事的态度都吹毛求疵,那在世界上估计我们是没有对手的。这也算是我对“吹毛求疵”这个成语的新理解吧。


摘自《新西兰有多远》谢宏著。


    
 不妨做个“吹毛求疵”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