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中美小学生阅读比较——读《我在美国上小学》--博主:让爱和快乐 伴你成长

标签:
杂谈 |
作为一个中国小学生的妈妈,在如今这个“地球村”的社会模式下,在对中国教育改革议论声此起彼伏的大潮中,我对于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自然非常关注。前段时间幸参加了由北京-喆喆妈组织的公益阅读赠书活动,并且获得了我最感兴趣的《我在美国上小学》一书。
上周,书一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以前听书名还以为是一个曾经在美国上过小学的成人写的书,哪里想到拿到书才发现想到这竟然只是一个叫做孙若珈的乳臭未干的12岁小学六年级毕业生写的书。这让我很是惊讶,也让我更加好奇和期待。
准确地说,这本书不深奥难懂,也不故作高深,完全是一个中国孩子在中美两国上小学的真实经历和感触。写作手法平实却很老道,娓娓道来,内容编排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抓住了国人最想了解的诸多问题。怎么也看不出这只是一个小学六年级毕业生的著作,光是这洋洋洒洒18万字的文字水平就让绝大多数中国孩子不敢望其项背。
全书主要分为四大章;课堂学习,校园生活,校外活动和北京一年。我最感兴趣的当然是课堂学习,尤其是阅读相关话题。我太想了解美国小学生的课堂生活究竟是怎样的了。以前总是看到很多中美文化差异比较以及中美教育差异比较的文章,感觉上总有些人云亦云,道听途说。这一次,我可以看到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了。
美国小学课程主要分为英语课(相当于我们的语文),社会课(低年级时期相当于我们的品德课,高年级时期相当于我们的历史地理课),数学课,体育课和选修课。这些课程中对我触动最大的莫过于英语,数学,和选修课。
看孙若珈的《我在美国上小学》,感叹于美国教育对于阅读的重视。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课堂知识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美国小学低年级阶段不像国内着重于字词句的反复认知和书写。甚至单词拼错老师也不管。因为老师认为大量的阅读会让学生自主地纠错。美国小学生也因此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大量的阅读活动。
以作者为例,一年级的时候就能够阅读《magic tree House>系列。这套书中国也有译本,就是《神奇书屋》。我翻阅过,即便是中文版本的,每一章节的字数也并不少,我上二年级的还算喜欢阅读的女儿到目前为止都还不能阅读如此文字量的图书。女儿的阅读能力和兴趣还停留在漫画的水平。
二年级的时候,孙若珈和她的美国同学们已经开始阅读大量中篇小说,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开始阅读大量长篇小说。因为学校重视阅读,并且没有大量的书写类作业占据孩子们的时间,美国小学生的阅读量远远超过中国孩子。小作者就曾经创造过一年阅读183本书的奇迹。这个阅读量,不要说孩子,就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远远达不到。我相信孙若珈小朋友是一个非常聪敏好学并热爱阅读的孩子,也许她的阅读量并不具备普遍性,但即便是把这个数字减半,恐怕绝大部分中国孩子也未必能够做到。
当然这里面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还有社会的导向问题,学校的升学问题,甚至将来的就业问题。但不容置疑的事实是,美国孩子的阅读能力的阅读量的确高出我们好大一截。我们的学校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还是做大量的阅读题,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等等几十年不变的枯燥老套的内容。通过率阅读考试并且得到了高分的孩子也许连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都没有读过。
而美国认为,考察孩子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最好办法,就是随便拿出一本书,让孩子们自主地阅读并且读懂,能写出读后感或者读书报告。前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后者还需要加一条良好的归纳总结和书写能力。我觉得这才是阅读综合能力强的表现。而且有了很强的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很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学以致用,这才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
可能很多博友会认为美国学校重视阅读不重视动手书写,若真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小作者在美国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开始启蒙写诗,三年级时,已经开始正式学写诗歌,甚至藏头诗。六年级毕业前,一般要求孩子们写一篇名人传记,一本书和一本漫画书。
我觉得很新鲜,在国内,以我所了解到的小学教育,从来没有教小学生写诗的。这几乎是极少数文学水平较高的学生的课外爱好而已。也没有听说过鼓励孩子写书的先例,大概是认为孩子们水平太低,不足以写就一本书吧。更没有听说让写漫画书的,如果不是我孤陋寡闻,看漫画书大概是很多中高年级老师所不能容忍的吧。即便我们今天的高校已经有了漫画专业,但写漫画,画漫画也只是少数热衷于此的孩子需要到课外去学习的课程。
我觉得美国小学教育更重视学以致用,而我们更重视应试教育。当然了,中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这就让很多中国家长甚至老师明知可为而不为之。但如果着眼于将来,把学习当成一辈子的事情,那么阅读能力的培养真的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在中国,大多数学校和家长还有老师以把学生送入各类高校为最终目的。严进宽出的模式更是让大学校园成了孩子们体验浪漫学生生涯的休闲场所,我们的很多大学生甚至为了一篇毕业论文而绞尽脑汁,甚至不惜抄袭挪用;而美国的宽进严出模式,却是让大多数学子进了高校后后发制人,有高水平的阅读能力作为后盾,学起课目或者写起论文来还会像我们的孩子这样煞费苦心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7c4b30102dsz5.html原文地址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109020&ref=search-1-pub
http://book.360buy.com/10687394.html京东网售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