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春完。每年都骂,每年还看。央视每年换导演,愿望是把春晚办得越来越好。今年大刀阔斧,不仅换了导演,还换了主持人和一些演员。仅仅靠新面孔就能满足老百姓们的口味吗?春晚会因此不再背上骂名吗?今晚四目以待。
其实看春晚是一种习俗,骂春晚也是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第一句话就是“新年好”,第二句话就是“今年春晚不好看。”如果哪年的春晚让人眼前一亮,雅俗共赏了,大家第二天恐怕要不习惯了。
我有一些南边的朋友,例如来自广东,深圳等地方的朋友跟我说他们从来不看央视春晚,基本上都看他们当地地方台的晚会。追究原因其一是因为广东等地方的文化与港澳更为接近,与大陆越来越脱节。其二是因为央视春晚太偏向于北方文化,上台的演员中一大部分是东北人。时间一长不仅广东等地的人不看春晚了,湖南台每年的春晚也是质量很高的,再往北走湖北,安徽,江西的等省只怕也会和春晚渐行渐远。
春晚年年改,观众们年年期盼,但是每年的春晚除了增加了一些有特色的小环节,总体来说还是大同小异。随着老百姓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精神世界也越来越难满足。八几年时,年年说春晚好
,9几年时,可圈可点,到了21世纪,几乎年年都是差评多于好评。央视的导演们也知道众口难调,与其这样倒不如把春晚变成和奥运一样的竞技。
我认为春晚应该向奥运学习,央视完全可以下放中央集权,让每个省竞争轮流承办春晚,而央视作为协办单位参与。各省电视台不仅可以调动全国优秀的演员和文艺作品,更可以突出各省的特色文化民俗。不仅加强了全国各个地方的文化交流,而且打破了东北文化一统天下的春晚时代。因为是竞争取得的承办权,各省一定不会怠慢,甚至比吃了很多年大锅饭的央视更加卖力。这样也促进了各省文化事业的改革和进步。
大家说我的建议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