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耕海·记著名水彩画画家陈兰英(三)

(2022-06-09 11:52:35)
标签:

冰夫

耕海

历史

文化

原创

分类: 报告文学

耕海·记著名水彩画画家陈兰英(三)

耕海·记著名水彩画画家陈兰英(三)

作品中不乏红色因素

 

假如陈兰英先生的画是一个梦,那她就是这梦的释梦者。这一幅幅画,带着大海的神秘、带着大海的浪漫、带着大海的深情,在陈兰英先生的彩笔挥洒之间,向我们娓娓道来;

假如陈兰英先生的画是一首歌,那陈兰英先生就是这歌的演唱者。这一首首歌,演绎着胶东半岛四季的雨雪风霜,诉说着烟台人雨后彩虹般的多彩生活,吟唱着烟台山下的湖光山色,追忆着令人回味无穷的悠悠岁月;

假如陈兰英先生的画是一首诗,那陈兰英先生就是吟咏它的人。这诗和着飞卷的浪花、大海的涛声,黄海特有的朝风晚韵,让烟台空灵隽永。而在这诗中、歌中、梦中浮现的是一只只海鸥、一盏盏航标灯、一幅幅仙境般曼妙,美不胜收的画面。

陈兰英先生的水彩画,清爽神俊,浓淡相宜,凸显了一种潇洒风雅的格调。她水彩画颜色的透明性、色彩技法、干湿技法的运用,使她的画平衡谐和、水乳交融,有一种海风般的爽朗和令人陶醉的特殊风韵。

陈兰英先生有许多水彩画作品获奖,比如1962年水彩画《建设中的烟台渔业基地》《碎冰楼》、《烟台新港》1979年水彩画《浪遇飞舟》1988年水彩画《涛声》 2001年水彩画《仙阁秋色》2018年彩墨画《最易红上美人头》等等。耕海·记著名水彩画画家陈兰英(三)

(陈兰英水彩画《芝罘湾》)

她入选“中国水彩画名家丛书”画册里的《芝罘湾》、《耕海》、《尘封的记忆》、《春雨》、《小船坞》、《礁浪》、《宏村》、《成山头》、《浪遏飞舟》、《砣岛》、《漓江烟雨》、《仙阁凌空》、《三峡》、《古巷》、《泰山》、《太平湾渔港》、《碧透苏州河》等等,都是水彩画中的上品,其中不乏红色因素的作品。

比如她画的《黄土高原》、《吕梁深秋》、《吕梁蔡家庄》、《吕梁秋韵》、《井岗云海》、《四渡赤水的渡口》、《昆仑山》等等,都是她深入老区,革命圣地采风创作的水彩画。她画的风景画空灵隽永,用笔考究,浓淡相得益彰,既视感很强。而她的红色作品则雄浑大气,视野广阔,用笔苍劲有力,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那激昂的战争年代和革命岁月,从而激发出人们奋发向上的斗志。耕海·记著名水彩画画家陈兰英(三)

(陈兰英的水彩画《四渡赤水的渡口》)

假如你站在水彩画《四渡赤水》的前面,你可以想见红军长征的艰难,毛主席用兵的神奇。那波涛汹涌的赤水河啊,见证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也让你心中激情奔涌。假如你站在水粉画《井岗云海》的前面,那雄浑壮观的景色一定会感染你,让你想见革命摇篮苍山如海的气韵,以及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会师的场景。你可能还会联想到“朱德的扁担”,“井冈山上炮声隆”,“前头捉了张辉瓒”等战斗场景。这是何等生动的革命教材啊!

还有那《黄土高原》、《吕梁秋韵》也一定会让你联想到革命圣地延安,延安的宝塔山,那些抗日战争的岁月,那些小米加步枪的岁月。你仿佛看见枣园彻夜通明的灯光,你仿佛会看见毛主席在战略撤离延安时的身影,就在这沟壑下走。一直走到西柏坡,一直走到北京城。那是多么令人难忘的岁月啊!耕海·记著名水彩画画家陈兰英(三)

(陈兰英的水彩画《井岗云海》)

陈兰英先生的画,设色优美、布局秀美、神韵华美。从《尘封的记忆》里沉着的色彩,到《秋韵》里面浓浓的色彩,你会读出陈兰英现实与记忆的悲怆;从《浪遏飞舟》里小渔船轻松的一转,到《芝罘湾》里的云淡风轻,你会读出陈兰英先生平常日子的美好恬静;从《高原峡谷》的浓墨重彩,到《仙阁凌空》里的家乡情怀,你会看到陈兰英先生画笔下不变与多变的艺术风格。大海、礁石、渔舟、海浪、港口、灯塔、海城、鱼乡的生活,在她的笔端频频出现,她表现的是耕海者的勤奋和执着。

历任烟台艺术馆副馆长、烟台文化局副局长、烟台画院首任院长、山东省文联委员、山东省女画家协会副会长、一级美术师陈兰英大海的歌者、水彩画艺术的传承者,亦是烟台文化事业的见证者。烟台博物馆、烟台画院、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现代画院等烟台两府两院建设发展,陈兰英功不可没

如果说作家用文字让诗词大放异彩,画家挥毫泼墨同样现实和理想阐释得淋漓尽致。在陈兰英看来,她一直所从事的绘画创作,需要强大的文学修养支撑的。因此,她一直苦读诗书,为绘画创作输送着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这一切,除了行万里路的实践,亦是读万卷书的储备。耕海·记著名水彩画画家陈兰英(三)

(陈兰英的水彩画《仙阁凌空》)

不读书,画出来的画就没有味道。经常读书可以让人在广泛接触中提升文学修养,赋予创作更深层次的内涵,进而会迸发出多灵感,激发创作。

陈兰英说,看过的画多了就会发现,有的画家的画,技术娴熟,但作品却无法打动人心。有的画家的画看着不惊艳却让人看了还想看。这就是造景与写意的区别。正如南宋著名评论家严羽所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水中之影,镜中之像,相中之色,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里的兴趣,既是指的“情趣韵味”。

诗与画皆讲意与境的互相渗透,要精雕细刻。“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闹”,一个“弄”字,境界全出。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言,自然界中的事物,一定会互相关连,互相限制,即使是注重写实的作家,也会是表达理想的作家。即使是挖空心思虚构的情景,其材料也一定会来自自然。一个注重理想(思想)的作家,也一定是表达现实的作家。作家如此,画家也如此,陈兰英先生的画作是不是也得其真传了呐?  

如今,即便已经90高龄,带着花镜,陈兰英依然保留剪报、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几十时间,变只是岁月的涛声不变的永远是不老的情怀

陈兰英的作品,给我们永远年轻的朝气、蓬勃向上的精神、学养深厚的底蕴和深耕大海的不懈追求。

 耕海·记著名水彩画画家陈兰英(三)

(陈兰英的水彩画,《昆仑脚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