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出现的学生,泛指一些询问真相和真理的朋友们。
而老师则是回答这些的人。
大家在阅读本文的时候,希望站在一个更高的立场去看待,不要把自己对号入座到导师或者学生上面,从另一个层面去看,脱掉那个角色,才能看到背后的含义。
最近接触了很多关于心灵导师的文章,作为先驱者,导师们总是被封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学生们’也曾迷茫过,到底该不该相信,因为他(她)身上还有好多没有做好的地方,那他(她)说的话,是否可以信任呢?
如果说,你是一个心灵导师,你就要做到你所说的每一句话,这其实是老旧的观念和模式,那样变成了一种类似于义务的给予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绝对的‘老师’或者‘学生’。有的导师会因为自己所做出的价值,还有别人的崇拜而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师’的话,也只能说明,他太过于投入自己的那个角色了。
目前很普遍的就是听到或者看到很多‘学生’说某某心灵导师不够合格,不够到位,他们会流露出一种清高的感觉,让人难以攀附,随之产生一种距离感。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我们是不是都太拿他们‘当回事’啦,导师一定要做到什么准则,才是合格的吗?他们不可以有情绪,心态一定要平稳,要有亲和力,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要耐心解释,没事情的时候要把爱奉献给每一个人,才能竖立一个这样的形象吗?亲爱的朋友,太过的沉浸在你是谁,你就应该如何的幻象中,是会导致很多的不愉快的,这也是一种疆界。
有的‘学生’说,导师自己都没有做好,他们懂的真理在生活中其实都没有发挥作用,要不然你看他们怎么还有情绪,还有需求呢?他们自己都没有做好,又怎么要求我们要做好呢?
亲爱的朋友,其实我们活在这个大千世界,每一分钟都是在学习和成长。如果把焦点全部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那样其实是悲剧的。当我们心里崇敬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称为老师,那种感觉是来自于那个老师,还是自己?感觉别人不够好,不够全面,到底是别人的问题,还是自己的?
不管是导师还是学生,我们都有各自的喜怒哀乐,我相信每一个新纪元运动的心灵导师们,一定都有告诉过他们的‘学生’,做他们自己,外在一切都是来自于内心,外面没有别人只有镜子。我们不用去批判每一个当下的体验,不管在我们二元对立的思维里是好的还是坏的。因为那一切都是正常的,因为导师是凡人,学生是凡人,根本就需要不存在这样的界限,角色只会让我们感到痛苦,因为跟随角色的,只有义务和标签。
比如你是个父亲,你就应该是强壮的,高达的,就要扛起这个家的重任,你是孩子,你就要乖,要懂事,就要好好读书听父母的话。这样的必须和角色只会让我们束缚在‘我’就是这样的人的思维里,其实你什么也不是,脱掉这层角色的束缚看看自己,如果你什么都不是,你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的小我(ego)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地球上目前还是很少人能够做到真正的活在全然的觉知中,觉知到世间万物。有的导师们自然会产生出一种荣耀自己的价值感,为自己所做出的成绩而荣耀。其实那也是小我的作用,小我会时不时的冒出来,然后给批判一下他人的行为好提升和保护自己的价值感。作为每一个心灵导师,这是必须去关注的地方,我们在与他人沟通互动时,是否真的在无条件的给予最纯净的能量交融,还是它是有另外的想法,是否是想证明,我的观点是‘对的’你的观点是‘还未达标’的。我们因为有了太多的个人观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焦点,所以我们常常会有他人不了解的感觉,才会产生很多的不愉快。
不过,正是因为那些不愉快,我们才能成长,所以在‘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中,我们要去看的,去学习的究竟是什么呢,好好想一想,答案留给每一个人。
文: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