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52)

(2022-10-04 15:08:30)
分类: 学堂之中
昆曲:中国文化的重大审美方式

        高层前沿的哲理文化,就像是云中的白鹤,就像是海上的灯塔,人们都能遥望,却很难接近。这些普通的人,他们听不懂那些艰深的话语,也等不及整治社会的药方,哪一天会见效?他们只想当下就投入快乐的享受,就想直接去面对感官的舒畅。

        社会世俗的审美文化,虽然很难用哲学语言进行概括。但这是一种社会普遍的真实享受,是一种人来人往的充分投入。这种文化可能更重要、更基本、更人性,也更有历史价值和国际价值。因此对于那些对他们熟视无睹的高层知识界来说,他们如果看不到,那是他们的损失,是他们在学术上的一个重大缺漏。

       魏良辅、梁辰鱼:走向热闹的昆曲改革。中国知识界的人和结构由于昆曲发生了变化,这一来,理所当然地昆腔火了,昆曲火了,演唱的人也火了,而且是烈火燎原,大火特火,燃烧了很久很久,有200多年,这200多年突破了中国文人原来的审美矜持,改写了中国人的集体风貌。中国文化在咿咿呀呀当中进行了一次历史的自嘲,在自嘲的过程当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形态。

        昆曲怎么会又一下子就成功了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实行了唱腔和音乐的改革。任何戏剧的改革,一定要从唱腔入手。而不是像我们现在的很多戏剧史家、戏剧评论家一样,说来说去,不是剧本就是题材,不是演员就是舞台美术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