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一个国家从来没有马。国王就省出一部分国家经费,派人四处搜寻,买来了500匹好马,准备外敌入侵时保卫国家之用。
马养了很长时间,国家没有战事发生。国王想:“养着500匹马,费去了不少食料,饲养也很麻烦,可是并没有派上用场。”于是命令养马的人:“蒙上马的眼睛,牵它们到磨房去干活,这样它们就可以自食其力,免得白白浪费国家的经费了。”
这样,战马都进了磨房去拉磨。时间一长,这些马就只会转圈而不会前进了。
有一天,忽然邻国出兵入侵,国王立即下令:“快把马牵出磨房,备马整装应战。”
将士们跨上马,雄纠纠气昂昂,按照一般骑马作战的方法扬鞭策马,准备冲向敌阵。
没有想到,那些挨了鞭子的马却一个个在原地打起转来,哪有冲向敌人阵地的架势啊?敌人看见了,知道那些马没有什么能耐,马上出兵进攻,大破了国王的军队。
体会:
1.国王目光短浅,因小失大,大材小用,让人才变成了庸才。只看眼前小小的利益,节省养马的费用,看不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利益,致使被敌军打败。
2.在和平年代军费的支出,是一笔无可奈何的浪费。但是和外敌入侵发生战争比起来,这笔开支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篱牢犬不入,最划算的还是打造出强大的国防,让敌人不敢来犯。
3.
作为马来说,确切地说作为我们被领导者来说,不能像马那样,被动地听从昏庸的指挥,应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即使一时改变不了,也要挤时间打造自己高超的本领,不能任平庸主宰。
4.战马的训练,好比知识的积累,平时的训练好似没用,战时却会出奇制胜。很多知识好像没用,但它是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存在着,到时却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知识对于人的人格的塑造、思维方式的训练,好比大厦的基石,没有它们,知识的大厦就无处存身。所以,不能像有的人那样,盖房子只盖最高层不打地基。
5.人不能太安逸、太省心了,尤其是在人年轻的时候。这种状态意味着目光的短视、潜能的沉睡、能力的衰退。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的加剧,很可能要被时代甩在后面,被别人赶超过去,甚至造成生存的危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呀。要居安思危,不断开拓人生的发展空间,才能与时俱进,与社会同步和谐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