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潘
(2010-07-19 17:58:07)
标签:
杂谈 |
来松潘已两天了,每夜睡到夜里,都要辗转反侧,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听朋友们说,这是高原反应,缺痒。昨晚,半夜醒来,国彬说自己头疼不得了,我提醒他用风油精抹抹,果然好了许多。他问我头疼不疼,我没感到疼,但过了一会儿,还真有点疼了,不知道是否暗示的作用,我也抹了抹风油精。
我们谈了对文学创作的感受,谈了一会滁州文学的现象,睡意又上来了,躺下再睡。
早晨醒来,已快8点了,赶快起床,到了宾馆大厅,潘小平老师给大家分采访任务,我的任务是采访“支医”。
松潘县文联主席赵主席来了,我们开始等大公报驻安徽办事处的几位记者,赵主席打了他们几个电话,老是下不来,就有点生气,说你们作家一到时间就来了,还等我,他们我催还催不下来。
早饭是在马路边吃牛杂,看到马路边有一家卖清真的大馍,烤出来的,焦黄的,像大面包,很诱惑我,就去买,五元钱一个。老板是一个高大的男子,说好吃,刚出炉的。我让他把馍头切开,他说不用切,就用手瓣着吃,最好。想想可能是他们这儿吃馍头的风俗,也就不切了。
到了小吃部里,大家见我买了这么一个大馍回来,都感兴趣,上来用手瓣了吃。
牛杂汤是牦牛杂,一大碗,用筷子一抄,碗里都是肉,感到吃不了,太实在了。果然,临走的时候,就看到有的人碗里就剩着。
上午,车子把我们一行拉到川主寺镇,这儿有我们的援建项目,内容就是修桥,盖楼房。在会议室,援建的项目部经理给我们介绍了工程情况。他们主要是沿着岷江建设,按规划,是把川主寺建成旅游地。钱都是我们安徽无偿投资的。
我最感兴趣的是,听他们在这儿的用工情况,这儿的本地人一般不干,他们闲散惯了,经受不了制度的约束,藏民干活,很踏实,你把任务下了,他们会按要求给干好,一点不偷工减料,但他们今天干的工钱,明天就要变了,或者涨了。他们不睬你的工资制度。
(这篇博客没有写完,宾馆等电了,这几天一直在外跑,上不了网,等回合肥后,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