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牧的人

(2010-06-06 17:00:24)
标签:

杂谈

放牧的人

赵宏兴

 

    这是一个故事的时代,生活越来越多的提供了故事的资源,而提供给平静思想的资源却越来越少,这些故事资源通过媒体快捷地传播,家长里短,荒诞滑稽,远比我们的虚构来得生动。

    故事资源的公共性,又使得许多作品雷同,缺少诞生宏大作品的个体体验,譬如前一段时间,几个作家都围绕着一个新闻事件创作小说,改编电影,这样的作品今后还会越来越多。

    思想是从空间来分孽出来的,而空间的市场化,文学的边缘化,使得思想在空间里越来越稀薄。我们需要思想,这不是故作哲人状,而是要在有限的资源里,对我们的生活进行思考。在我的阅读中,有这么一些作家影响着我:鲁迅、卡夫卡、琼·佩思、帕思、米沃什等。

    思想者的身影都是独立的,我崇敬那些独立者的身影,即使是一棵老树独立于旷野中也是如此,他们在寥廓的空间里虽然是那么渺小孤单,但它们却是独立的,保持了精神的贵族,使平庸的空间有了深刻的内涵。

洛札诺夫认为,文学的本质并非在于虚构,而在于内心倾诉的需求。写作中,一次次我努力追求现实生活中的超现实意义,保持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虽然有些时候略显稚嫩,略显“堂·诘诃德”,但我努力记录下一些声音,倾听并挖掘,使真实的声音内存于我灵魂的波动之中。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不能不迷恋细节这个词语,我努力地描写生活中呈现出来的细节,让它承载我的思考,这些细节集合在此,虽然它们彼此缺乏联贯,但却是完整的体系,真实而自然地反映了我思想/感情的原始状态。

    这些年来,我按照思想的轨迹平静地写作,并不急躁;在时光的链条中,有许多锈迹发生,能够擦拭的惟有思想这块纱布。——我会在另一本书中写我的故事,那就是我即将出版的小说集。

   回到本书,《守夜者札记》、《生活里隐秘的结构》、《它在穿过》是书中的主体部分。《守夜者札记》是我用几年的时间写成的,这些篇幅过去在外发表时,都有一个小标题,收入本书时,就用数码的顺序来标识了,我选择黑夜作为倾听对象,如科学家在黑暗中寻找暗物质一样,想在黑暗中寻找凝结思想的一缕放牧的人光芒;《它在穿过》是一次思想的游荡,一次个人的精神主体在突围中的奔走状态,空间是矛盾的,是工具性的,而轨迹是刻骨的;《生活里的隐秘结构》是我对生活的一种观照,生活是宏大的,我总想找到它皮袍下的“小”来,它们隐藏在生活中,组成生活整体中的骨架。

   这些作品在文本上,可以归纳为散文诗,散文诗片断的,变化的结构,最贴近于思想的诉说,这是我选择这个文体进行写作的主要原因。

    对于写作的理解,我认为我是一个放牧的人,我的文字就是我放牧的羊群,我要赶着它们往高处去,虽然要攀登悬崖,要披荆斩棘,但高处草木丰美,泉水甘甜,这样才能把羊群养得膘肥体壮,这样才是一个优秀的牧人。

    正是炎热的夏季,绿意葱茏,花木扶疏;这本书得以出版,为我带来一丝清凉,是为序。

 

赵宏兴<窗间人独立>已有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