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摩格热!礼敬师足!
以下的问答是有关对《我的灵魂依怙》这本书的质疑与争议。这是我与自己的对话,也是我个人整理思路的过程,希望大家能同我一起思索相关的问题,以真诚的心相互沟通。
问:《我的灵魂依怙》的意义所在?
答:有很多人认为《我的灵魂依怙》是江贡上师的传记,我也认同这种看法,但除此之外我还有更深的感受。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的灵魂依怙》承载着香巴噶举的历史以及江贡上师的历程,还包括了在传承加持下获得证悟的弟子。可见,这是一本有清净传承,有具德上师,有成就之法及证悟弟子的对香巴噶举整体的记录,也是对现在一些关于香巴噶并没有消失的有效事实,所以这本书不单是传记,还有体现香巴噶举传承的意义。
我曾查过一些史料,关于香巴噶举的叙述少之又少,内容也是相当地概括,完全没有把香巴噶举的殊胜记述出来。有的史料,对此只字不提。这也难怪,香巴噶举一向少有文字留传,以至于学者们都会对它感到陌生。可以这样说《我的灵魂依怙》是让世人认识香巴噶举的窗口。
问:雪漠在《我的灵魂依怙》中记录的修行觉受是无根据的自赞吗?
答:这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或许会认为在江贡上师的传记中为何出现雪漠的修行日记。我曾看过江贡上师以前的传记,在传记的后面也记录着一些弟子的修行经验。其实不论是那些弟子的还是雪漠的修行觉受都是上师的、传承的加持力。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当我看到有人有修有证时,反而对江贡上师和法的信心更加坚固。因为,事实客观地证实了香巴噶举的传承、江贡上师及其法脉的清净与加持的力量,于我而言,这是一种无形的、莫大的鼓舞。
问:在《我的灵魂依怙》有必要写出很多的个人觉受吗?
答:如果把雪漠比作光芒,那么光芒之源就是如太阳般的上师。沐浴在阳光下的弟子们感到的应该是无比的温暖与快乐。
从自身角度看:从他人的修行觉受中,或许会从中发现自己从没有想过的修行问题,或许能从中找到自己现存问题的答案,或许只是从阅读中感受到的小小启示,不论所得多少,我们不就是在互相的学习中成长的吗!我想这也是江贡上师愿意看到的。
从文化角度看:香巴噶举不仅是佛教中的一个派别,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我的灵魂依怙》中写道,宗教礼仪、宗教组织、宗教哲学和宗教经验是宗教各派的形成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每个教派不断地完善与发展。爱护宗教文化,传承宗教文化是每个修行者的责任,所以,香巴噶举的智慧之光与文化价值不只属于实践者,也属于整个人类。
问:宗教经验究竟给香巴噶举传承带来了什么?
答:宗教经验是宗教发展的重要部分,没有宗教经验,宗教即是虚而无实的名词。
“香巴噶举提供给我们的,定然也是足以让我们灵魂安宁、大气、慈悲、博爱的营养。当然,它更是生存模式的另一种范本。”
(《我的灵魂依怙》)。由此可见,雪漠想述诸于人的是香巴噶举的智慧不是虚幻的理论,它的价值正体现在现代人的生活之中。从雪漠的个人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法对人的真实益处。修行就是在修心,心变而境转,乐空不二的境界不再是书中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行者的体验。
美国人威廉詹姆士写过这样一本书:《宗教经验之种种》,记录并分析了宗教人士的修行经验。读过之后,感触颇深。当我看到了其他宗派的光芒之处时,返回头看佛陀的那句:“一切善法皆为佛法”,由衷地感到佛陀的胸怀与心量,只是后人以派别互相攻击,造成了许多悲惨的杀戮,令人痛心。
问:宗教哲学的意义?
答:佛陀有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代表的不是一个实数,而是无量无数的意思。大到派别小到个人,佛陀都有不同的开示方式,所以法无定法,法法相通,无高无下,全在受法者的差异。所以每个宗派的哲学也有不同,它们即有差异又是平等的,无好坏之分。既然智慧传递的方式不同,教法教理也随之不同。在历史上暗涌的香巴噶举同样有教有理,在《我的灵魂依怙》第七章智慧的华严树(下)中,就有叙述。而作者就是一个教与理的实践者、证悟者,因此雪漠本身就是一个证据,证明香巴噶举还存在,法脉依然纯净如黄金。香巴噶举的宗教哲学与他派自然有不同之处,为此香巴噶举法脉的修行者们更应该深入地了解它的殊胜之处,使教理合一,导引实修。
转引自:
http://blog.sina.com.cn/mingzi076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