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公平做保障,宁可不改革

(2014-12-17 19:59:08)
标签:

教育

高考加分

奥竞

公平


  12月16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教育部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意见》。2015年1月1日起,将取消奥赛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只保留“烈士子女”等5类加分项目。教育部要求,各省市不得擅自扩大全国性加分项目使用范围。此外,有关部门要对加分资格进行复核复测。涉及体育类特长生加分的考试,体育部门要按照二级运动员标准进行严格测试,确保加分资格真实可信。最终规定,以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文件为准。(据12月17日《北京晨报》)


    在恢复高考至今的几十年时间内,高考加分项目从无到有,后来日益泛滥,项目越来越多,什么三好学生、许多体育竞赛获奖者等都可以加分,更恶劣的是教育部门对加分对象及成绩真实性的把关越来越不严肃,导致加分政策简直就成了少数掌控高考大权的教育部门官员、国企负责人及富人为自己亲属加分的最佳工具,不但严重侵犯了其他考生的法定权利,而且严重践踏了高考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公众对此意见越来越大。现在,将大部分高考加分项目一刀切取消,已经是迟到之举。

 

    然而这也是无奈之举。我们都知道,在高考成绩上对某些特殊的考生进行加分,这不是中国的发明,而是世界惯例。比如美国,考生高中期间在某个体育项目上获得全州或全国级别的前几名,高校就会在同等考分的情况下优先录取;比如奥林匹克竞赛,这是一项非常正规、非常权威的国际性中学生竞赛活动,对在国内获得大奖、在国际获得好成绩的考生,所在国高校都会优先录取或加分录取。为何?因为这些学生是经过竞赛筛选出来的已经显露出明显天赋和特长的优秀学生,经过进一步的培养和训练,他们获得成就、成为优秀人才的几率更大,时间更短。从这个方面看,我国对体育特长生、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等项目在高考时进行加分,并非完全没有依据没有意义,只不过是我们不会这样“玩”、有的人把借鉴和改革当成了腐败的机会,生生将其“玩死”了而已。


    有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张同学和李同学同是某省会城市某小区内相邻两家的孩子,都毕业于同一所高中,姓张的孩子平时成绩很一般,高考时考了590分,可他被北京的某所211高校录取了;姓李的孩子虽然平时成绩很好,高考还考了600分,可他最终却被本省的一所普通高校录取!为啥?因为姓张的孩子神不知鬼不觉地获得了“省级三好学生”的称号,被加了分,加上他给录取学校留下“品行好、素质全面”的印象分,所以他上了更好的学校!至于姓张的根本不是什么省级三好学生、其父亲及其同伙明显涉嫌作弊等,没有人去管这件事!据说,姓李的孩子埋怨家长太笨,让自己吃了大亏。后来,其父母干脆让儿子放弃入学,第二年再考,并下决心全力以赴也为孩子弄个加分项目。

 

可想而知,如果已经混乱到极点的加分政策继续延伸下去,最终只能彻底葬送高考公平,只能让所有青少年都去走那条歪门邪道,而且这股歪风不断向其他行业蔓延,其后果实在不堪设想。从这个方面看,即使是再好的借鉴,即使是早已被国外证明好处巨多的改革举措,如果在国内推行时没有强有力的公平做保障,那就宁肯不借鉴不改革,宁肯永远抱着老弦弹,宁肯闭眼忍痛无视那些提前表现出特长的好苗子,因为这样做虽然也会对孩子对教育造成伤害,但伤害的程度要远远低于乱加分所造成的伤害!“两相权衡取其轻”,无可奈何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