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游泳却下水救人必须受到批评
(2014-07-22 21:34:38)
标签:
时评杂谈教育动机游泳 |
【对李本超的行为提出委婉的批评,不是对英雄的亵渎,恰恰相反,这是要把他用生命换来的教训,化为活着的更多的李本超式好青年的警示和明智,促使他们多掌握救人的本领。这,也是对李本超的最大的安慰。】
从新闻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村民陈秀文的施救,他们四个人恐怕都会死去!这样的悲剧已经发生得太多太多了。在百度中键入“不会游泳 下水救人
死亡”几个字,就会搜到17.8万个相关新闻;据2011年7月7日《法制晚报》报道,2005年至2011年,媒体报道的55起学生溺水事故中,死者中的一大半是不会游泳的下水救人者!可是,如此冰冷的数字并不能阻止此类悲剧一次又一次的重演!从这个角度看,在明确承认李本超的行为是正义之举的同时,是否也应对他“不会游泳却贸然施救”的莽撞行为进行批评这个话题,在网上引发热议是非常有必要、有价值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如何避免此类悲剧重演的大问题。
广德县竹乡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徐礼友认为,李本超在明知危险的情况下纵身救人,这种精神值得全社会学习。这话当然没有错,但他只强调了“英雄的动机”这一个层面,而没有追问“此动机引发出了什么样的结果”这个更重要的层面。哲学常识告诉我们,动机不是目的,结果才是目的。如果有了好的动机,但因为缺乏能力等导致了不好的结果甚至付出巨大的代价,再好的动机也没有意义。就此事而言,如果李本超不选择下水,而是配合同样在现场但有救人能力的村民陈秀文一起救人,那么,他的动机虽然不如立即下水来得英勇和壮烈,但也许会得到更好的结果,起码他的生命不会丢掉!
有人会说,即使不会游泳的李本超没有救出落水者却牺牲了自己,但他的精神是高尚的,是正能量,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可以鼓励更多的人见义勇为,必须大张旗鼓地进行肯定和表扬。这话虽然也没有错,但却忽略了“高尚精神延伸效应”的其他作用力。比如,如果我们不同时指出李本超“莽撞”这一面,这是否会鼓励“不会游泳但却勇敢下水救人”的英雄更多的出现?是否会有更多的李本超式好青年“救人未捷身先死”?
毋庸置疑,李本超越是个好人,他的精神越是高尚,他越让我们感动和怀念,我们也就越应珍惜和呵护和他同样的好青年的青春和生命。对此,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宏光认为:“施救者应考虑自身是否具备相应的救助能力,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是一种委婉的对李本超的批评。这不是对英雄的亵渎,更不是一种残忍,恰恰相反,这是一个民族必须拥有的“一切向前看、面对未来”的豁达和远见。因为,指出李本超救人时的错误选择,是要把他用生命换来的教训,化为活着的更多的李本超式好青年的警示和明智,促使他们多掌握救人的本领,这也是对长眠地下的李本超的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