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是救人的最好工具之一,外国利用他救人是家常便饭。可在我们这里却看不到。钓鱼男子被困长达两个半小时,如果有直升机出动,钓鱼男子就会被轻松地救出,可不知为何,在这么长的非常宽裕的时间内,我们没有看到现场的消防人员向拥有直升机的部门求救,更没有直升机前来,眼睁睁看着钓鱼者失去生命!】
□岳建国
6月20日,陕西渭河宝鸡峡水库开闸泄洪,一名钓鱼男子被困距岸边约30米的水中草地两个半小时。他曾想游回岸边,被消防人员劝阻;消防人员曾试图抛绳索、下水救援,无奈都未成功。最后,岸边的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生命慢慢被洪水淹没、卷走……面对舆论对救援失败的质疑,宝鸡市消防支队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了很多困难,表示他们已经尽力了。(见昨日《大河报》)
对于这次救援失败,网上的质疑很多,但最应质疑的是:这个钓鱼男子被困长达两个半小时,如果有直升机出动,钓鱼男子就会被轻松救出,可不知为何,在这么长的非常宽裕的时间内,我们没有看到现场救援的消防人员向拥有直升机的部门求救,更没有直升机前来,救援人员只能眼睁睁看着钓鱼者失去了生命!
是陕西省根本就没有直升机吗?不。据6月3日多家媒体报道,陕西蓝田县一架“雷鸟”警用直升机坠毁,西安市公安局警务航空大队向媒体予以证实。据悉,陕西省公安系统2008年就购买了两架警用直升机并在延安成功首飞,陕西成为西部地区首个为公安机关配备警用直升机的省份,飞机最长飞行距离为640公里,售价在人民币900万元左右,机上配有高音喇叭、探照灯等高科技警用装置。我们不解,国家财政为警方购买直升机,就是为了在特殊情况下保障公民的安全,消防部门是隶属于警方的一个机构,当公民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最需要直升机前往救援时,他们为什么没有申请支援?
公众还不解:常常承担救助重任的消防部门为什么没有专门用于救人的直升机?是不需要吗?肯定不是。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从历史上看,每隔几十年,就会发生一次较大的地震,洪水、台风、雪灾等频繁发生;至于车祸、生产事故、大桥坍塌等人为事故更是此起彼伏,不仅对各种交通设施造成破坏,而且会伴随着许多人员的被困和受伤,非常需要各种直升机及时相救。可是,我们很少看到消防部门利用直升机救人的实例。
那么,是我们没有制造直升机的技术吗?也不是。这种飞机和先进的战斗机相比,技术难度要小得多,何况我国早就能自主制造直升机了,即便某些适合在特殊气候、地理条件下使用的机型,其技术难度也不能和我国的航天技术相比吧!
那么,是国力不足、缺乏资金吗?更不是,不说咱们每年的税收增长率了,也不说每年公款吃喝、旅游、购车花掉多少钱,只举一个小例子——目前省会级城市的某些政府部门的行政大楼,其造价动辄就是上亿甚至几亿元,全国每年政府部门建造大楼时如能节约一半钱,那能制造出多少直升机?
原因究竟在哪里呢?很明显,是决策部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还没有真正建立。在某些决策者看来,建造大量专门用于救灾救人的直升机要花很多钱,但这与地方GDP的增长关系不大。所以,政府或官员的决策大都瞄着那些能立竿见影做大产业、大幅增加财政收入的产业,如城市扩张、建造工业园区、房地产开发、高速公路等。救灾直升机呢?投入资金制造出来后或许几年都用不上一次,用一次要花钱,不用时保养也得花钱,太不合算了!
可能还有一个“眼球”问题吧。救灾直升机造出来了,也不是什么重大发明,不会引发“嫦娥奔月”那样的重大效应,也不能像城市“地标性建筑”那样夺人眼球。在这方面,救灾直升机的缺少与各城市不重视地下排水系统,是同一种思维的产物。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钓鱼男子被困两个半小时没办法救援”的惨景才不会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