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谣盐”: 只嘲笑消费者很不公平

(2011-03-18 18:06:25)
标签:

抢购碘盐

原因

垄断

小道消息

杂谈


    受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社会上出现我国海域受核物质污染、生产的海盐不安全等传言,此外由于含碘物品可预防核辐射,部分地区民众盲目抢购囤积碘盐,我省郑州及部分地市也出现抢购现象,少数零售商店趁机大肆涨价。昨天,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国盐业总公司发出紧急通知或声明,要求各地立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立即启动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食盐供给。我省及郑州市有关部门也纷纷采取措施,确保碘盐供给,严惩哄抬行为。

 

    抢购食盐,这真是一大奇观:地震发生地的日本人没有出现的现象,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出现了;我们正在羡慕日本人在大灾面前的从容淡定,而远离地震的我们却出现了如此不理性行为,真让人感慨不已。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各部门的的紧急干预,这场突如其来的抢购现象必将很快结束。但是,为了避免这类荒唐、不理性的现象再次发生,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反思。

 

    普通消费者应该为理性、常识的缺乏而反思。碘盐,人体需用量非常小,每天几克就够了,值得如此惊慌吗?这是生活必需品,一旦市场缺盐,政府绝不会无动于衷;我国既有几乎是无限的矿井型盐业资源,又是声震全球的“世界工厂”,许多民营盐企都因市场需求不足而无法得到盐业管理部门的生产指标,扩大生产他们求之不得,在这种情况下,碘盐怎会长期缺货?你花10元一包买了那么多盐,就不怕日后后悔吗?有人会说,反正食盐天天离不了,又容易储存,多备一点无妨。但你要明白,这是要不得的从众心理,是缺乏公民理性、心智不成熟的典型表现,这样做只能复制和传播谣言,只能让一个并不严重的事情变得一塌糊涂。

 

    但是,单纯地埋怨消费者不公平也不忍心。因为,一个国家有这么多人缺乏理性和常识,必然有其原因。试想,同是生活必需品的大米、面粉、食用油等,即使有人抢购,一两天时间内能一抢而空吗?大概不会。因为它们的生产不像碘盐那样受到盐业管理部门计划、指标的限制,无数的面粉、大米加工企业和销售门店都可以自己决定产量和储备量,且经常保持在适当的过剩状态,市场上不可能出现短缺。联想起“拉闸限电”或“汽油荒”、“柴油荒”,我们应该这样反思:在计划经济时期设计的国企垄断碘盐生活必需品体制,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是否应该结束了?


    日本的核辐射到底有多严重?比我们距离更近的韩国人不惧怕,我们为何方寸大乱?是我们比韩国人更关注自身健康,还是我们对核辐射的知识了解得更多?恐怕都不是,甚至恰恰相反。平时,我们的教科书和媒体很少传播这类知识,比如碘、碘盐是否可以预防核辐射,我们很少有人听说过;长期以来,某个地方要建造核电站时,我们总是以“重点工程”和提高效率为由,不鼓励当地居民和媒体参与论证和决策。在此背景下,当我们的电视台对日本核事故进行每天10几个小时的滚动播出时,国人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吗?

 

    这个风波之所以能形成,与“公众不相信‘大道消息’、非要听信‘小道消息’”这一心理有关。这不是一个新鲜事情,而是屡屡发生的现象。其中的道理无需赘言,如果各类公共事件的结局总是证明民间的“小道消息”是错的,公众能不相信官方的“大道消息”吗?

 

    “谣盐”止于尊重常识、具有理性头脑的智者,这是经验,也是真理。对此,普通公众要牢记,盐业管理部门要牢记,我们的行政性垄断企业体制及各级政府部门都要牢记。(大河报社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