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油垄断企业:咋看咋不像国有企业

(2009-06-30 22:43:19)
标签:

石油

垄断

国有企业

不像

独立王国

杂谈

□岳建国

 

据6月30日全国各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自6月3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600元。调整后的汽、柴油供应价格分别为每吨6730元和5990元。由于此次成品油涨价比以往来得更突然,幅度远超预期,令人猝不及防,郑州的出租车司机用“让人心惊”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见6月30日人民网)
 

多少年来我就一直迷惑不解:在各类媒体上,绝大多数公众对中国两大石油垄断企业毫无节制的涨价行为进行了长期、严厉的质疑甚至谴责,可是,两个企业和管理部门总是不屑一顾,我行我素。对于这样的企业,我咋看咋不像国有企业,因为看不出它与国民有多大关系。这还不够,当6月30日新一轮“更快、更高、更强”的涨价势头又砸向全国时,我更加坚定了这一看法:石油垄断企业与“国有”渐行渐远,很难再说是人民或者国家的企业了。

 

既然是国有企业,那就肯定不是民营企业,也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的企业,而是用全国13亿国民的税金开办的企业,中国国民都是它的股东或者投资人。可奇怪的是,当绝大多数股东们觉得企业的成本不够透明要求管理层进行公开时,当股东们质疑其产品定价太高具有暴利嫌疑时,作为被雇佣者的管理层竟然对雇主置之不理;更不可思议的是,如果这两个国有企业的涨价申请暂时没有被批准,他们就会利用国民赋予他们的成品油批发垄断权,故意制造短缺,制造市场恐慌,来要挟国民和价格管理部门!天下有这样厉害的企业和窝囊的股东吗?有这样的怪事吗?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国家之所以要垄断石油行业,主要是为了保护和更合理地利用这个稀有资源,而不是为了赚钱,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他的主要决策依据理应是绝大多数国民的意愿,就需要接受公众的监督。按照这个常识,如果反对涨价的声音大于支持涨价的声音,反对涨价就代表了国民或者国家的意愿;如果要求阳光决策的声音大于拥护暗箱操作的声音,那么,实行阳光决策就应该成为企业或者国家价格管理部门决策的主要依据。可是,多年来的现实总是在告诉我们,无论是价格机制的制定还是具体的降价涨价方案,都难以看到绝大多数国民的意愿,甚至出现公众越是反对涨价、他们越是涨得快、涨得高的局面。至于监督,那就更不要说了。

 

既然石油垄断企业越看越不像国有企业,那么,我们该怎样来判定中石油、中石化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呢?笔者无法也不想作出这个判断,只能说他们是一个通吃一切的巨大怪物---你看,他们以国民或者国家企业的名义,垄断了属于全体国民的国内石油的开采权和国外石油的进口权,但他们同时又像私营企业那样拥有绝对的企业自主决策权,在成本控制、申请涨价等方面,完全自行其是,特立独行,再汹涌的民意都不能对他们产生影响,总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借口获取垄断暴利,以“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的代表者的身份傲视一切,蔑视民意。总之,他们已经成为凌驾于全体国民之上、拥有铜墙铁壁堡垒的独立王国。这个王国牛到了哪个程度?你看,公众的声音可以起到完善国务院、全国人大、最高法院思维方式甚至法律、法规、政策的效果,但对这个王国却束手无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