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大战”何时才能“停火”?
(2009-06-16 11:15:04)
|
|
|
|
据媒体报道,6月13日是郑州市区小升初报名工作第一天。记者看到,为让孩子分配到一所较好的初中,家长们的造假方式可谓层出不穷,防不胜防,以“家庭实际居住地址”为原则进行的分配入学报名现场,演变成了一个大人之间的“战场”。
小升初择校大战已经进行了许多年,政府每年都出台了许多措施制止,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其结果总是愈演愈烈。原因在哪里呢?答案早已有了,笔者
在这里重复一次: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教育观念是用“示范性学校”进行“以点带面”,所以就在财政、人事、生源等方面都对重点学校进行大幅度的倾斜——
让其拥有最好的教学设施、设备和师资,然后用升学率这一效应进一步烘托重点学校,于是,重点学校就成为“名校”,就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就逐渐拉开了差距。这
时候,拥有重视教育传统观念的家长们当然就会选择重点学校了。再加上有权、有钱的人首先开了择校的风气,使政府彻底铲除择校现象的动机和能力大打折扣,“
择校大战”便是难以“停火”的了。
毋庸置疑,择校风的总根源在于过去非常落后的教育理念。用“示范性学校”进行“以点带面”的做法,与当今国家倡导的均衡教育背道而驰。均衡教育就是公
平教育,就是保障所有年轻人起点上的公平。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根本就不应该让一小部分学生享受高质量的“重点教育”,而把绝大多数学生排除在外。这些
年,郑州市政府在推进均衡教育上下了很大工夫,比如给予非重点学校的财政拨款逐渐增加,重点高中每年给予非重点初中一定的录取指标等,但倾斜的力度还不够
大,更重要的是,我们目前仍然在用升学率评比、政府表彰和奖励、给予更多评职称的指标和其他福利等办法不断强化着重点学校的“名校效应”,使政府推进均衡
教育上的种种努力不断被淡化。
我们不必过多地抱怨择校的家长们太势利眼,因为这首先是制度的缺陷造成的。择校容易吗?不,它需要磕头求人、步步花钱、耗费精力,即使择校成功,家长
们还要因学生离家远而操心操劳,如果没有获得巨大回报的预期,哪个家长也不愿意做这样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杜绝择校大战,必须先铲除这种获得回报的
心理预期。怎样打造呢?其实也不难,比如政府从现在起,把非重点学校作为财政扶助的主体,让非重点学校的教学设施和设备不低于甚至高于重点学校;让所有学
校的校长和教师每一年调动一次,尤其是重点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必须调到非重点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要完全放弃对升学率的统计和评比。我想,如果能做到这样,
即使允许择校也不会有人择校了,因为择校没有任何意义了。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