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评杂谈 |
悄然又到岁末,好些媒体又开始评选年度汉字。包罗万象,各得麟角。细细推敲,皆有不尽意之感。于是逐友问去:不多遐思,这一年最强感受为何?几圈下来,竟得惊人相似之字:难!
一字道尽千百态。公职人员曰难,现在这也不敢那也不敢了,立体监督动辄得咎,浑不得自由;白领人士曰难,单位要升级,业务压力大,探索之路云遮雾罩,茫茫然不得其途;创业人士曰难,上半年信心满满,下半年才知柴米油盐处处钱,“人傻钱多”的投资客已成过去,PPT圈钱实属他人传奇;店铺小主曰难,人们动辄网购“剁手”,实体店成本大得无处诉说;传媒同行曰难,媒体转型旧的打破新的不知何来,眼见得自我唱衰不知何从;应届学生曰难,一岗难觅,硕士已不够,动辄博士博士后……2015,各个阶层过得都不轻松。请恕直言,所见年度汉字,唯此字共鸣者众。
于社会长河而言,当前虽有经济下行压力,但整体生活品质暂时并未见太大冲击,宏大收获依然足可为豪,各行各业仍在其错综复杂的步子里,昂扬向前;有步履维艰者,更有志得意满者;有哀怨慨叹者,更有壮志凛然者……世事之难易,边界何在?差异何存?举目叩问,或可曰:人类正加速迈入一陌生未来,技术革命效应正加速释放,能力更新需求正加快升级,社会资源配置正加紧重组……剧烈的外部冲击,撞击了一颗颗原本从容、淡定、求稳的内心,我们在这里不适应,在那里不适应,通常源于内在的变化跟不上外在的变化,于是会放大“难”之感受。
http://s15/mw690/001nYKxSzy6Y1wxK2hE2e&690
多年以来,我们行走在一个比较衡稳的通道当中,我们太喜确定感,可以规划的日子,可以精算的薪酬,可以“从一而终”的工作,我们的大脑更倾向于以平稳和线性的图谱,去阐释过往并期许未来。而今,技术革命的世界潮流,文明政治的进步节奏,犹如突然闯入的变量,楔入你我按部就班的生活,逼迫我们必须改变。当我们内心略显抵触、行动略显迟缓时,当我们无法以主人姿态拥抱一个个生活的“闯入客”时,便是我们心头“难之困惑”丛生之日。
尘世间最大的痛苦,是世界变了,自己却没变。不管是某个组织,还是某个个体,如果在2015年感觉比周围其他人都要更“难”,甚至“难”到了“愁”、“焦虑”的地步;如果我们的内心还对周遭的变化充斥着担心与恐惧,屡屡会在凌晨三两点惊醒难眠,那多半就是需要不断地反求诸己,不断地拷问内心:既然这是一个充满了随机性、不确定性与混沌性的时代,我们能多大程度上,在变动的世界中管控好自己的核心能力与核心价值,迎难而上,顺势而为,让“难”变得更得心、更应手?
2015,我们都确实有难的地方,也确实都有“难”被夸大的地方。展望2016世界经济,触摸2016技术革命脉搏,未知之风必然依旧强劲,必然依旧咄咄逼人。躲避风?风来何处避?唯有爱上风,风来方无惧。我们无法指望世界经济的数据变化,带给我们生活的全部福音;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自我言行的变化,催生世界更多的福音。未来两三年的外部变革之风注定更硬,风中生存注定更显艰难,被“难之惑”淹没,还是穿越它成就自己,关键是个体与组织自己,是做一根羸弱不堪的火柴,还是做聚拢起的一堆柴火。风吹火柴摇曳,风吹柴火旺烧。即便有过感觉很难的日子,我们也不必憎恶它、抱怨它、恐惧它。不确定性对于世界是公平的,唯有在变动中管控好自己,勇敢地面对不确定性,承认自我的有限性,然后顺势而为快速与外部环境实现统一,我们才能以耐心与韧性,穿越“难之惑”,得心应手而不是狼狈不堪地在不确定性中存活下来。这也是一个“难”被普遍感受的日子里,应该选择的最佳姿势。
http://s5/mw690/001nYKxSzy6Y1wM91EUe4&690
2015岁末,最大词汇是“全面二孩”,俗称“再生”。总有新的生机在等待。期待2016岁末,我们收获到的,是多了几分淡定与从容的“易”,不是难上再加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