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成熟社会扼杀的“小男孩们”

(2010-10-22 11:18:57)
标签:

杂谈

看《皇帝新装》的时候,大家都赞颂那个说真话的小男孩;但现实中大多数只能沦为沉默的路人甲路人乙,眼睁睁看着那个小男孩接受着成熟社会的逻辑教育,一边看一边沮丧地唉声叹气。

 

沸沸扬扬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又有了新的纠结——学生自称被学校要求保持沉默,担心学校处分不愿出面作证,并表示家长也要求学生不要参与;而学校在阻拦现场学生接受媒体采访之后,忙着到处删帖,平息言论,有媒体戏称,偌大的校园居然道路以目。(10月21日《广州日报》)青年学子素来被认为是心灵最纯真、最少遭到毒害、最敢怒敢言的群体,遗憾的是,在学校与家长如此要求之下,履行公民责任、我口说我心都成为奢侈品,这种悲哀显然不是学子所能独自承受,而是社会扭曲的附带产品。

 

学子们只是胆小怕事吗?恐怕不能这么认为,同日媒体上还有另一个可作侧证的案例。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一所学校高三文科班学生曹西(网上流传笔名曹操的外孙),因对10月中旬发生在当地的高中教师因工资待遇集体停课事件进行微博直播而引起关注。按说这个高三学生,又懂得用微博、又有新闻意识,多该鼓励啊,可最新进展却是接到了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很多电话,有的是提醒自我保护的,有的则是告诫不要在微博里转发或评论敏感内容、不必过早参与到一些事情中去的。面对这些告诫,曹西的一句话振聋发聩:不是我勇猛,是你们太懦弱——这句话面前,不知道几多人还能有一点耻感?(10月21日《南方都市报》)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我们讲公民读本的时候,这些观念是被充分批评的;但到了具体做一个公民的时候,这些东西又是被我们从骨子里虔诚地信仰的。我们似乎很难将矛头指向瞻前顾后的民众,因为一种行为被不被鼓励,不取决于单纯的道义教化,而更多来自于生活经验的考量。网上一个大家如何研判微博直播教师停课的风险的调查,认为曹西被学校请喝茶的可能性很大的高达90%,认为可能性很小的只有5%——意思就是绝大多数人凭经验得出的结论是,你敢把教师停课的丑事捅出去,就很可能要为你的勇猛付出代价。

 

马丁路德金说,社会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为什么车祸目击者,那些大学生们不站出来指证?是他们没有正义感、没有良知?当然不是,是怕他们出来作证之后被处分,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学,我们言传身教中有一项重大的扭曲就是——并没有把真善美、正义、责任放到做人的第一位,而要用圈山头、撑面子等逻辑把学校利益、管理者面子之类的东西摆在首位,这是现行教育里最狭隘的一部分,并且赤裸裸地教给孩子们。

 

在类似的故事中,我最关心的是那些小男孩们的心灵下落:他们被教育了,被告诫了,被要求了,然后呢?当然,像曹西那样不管不顾有血性、不低头、继续撂豪言壮语的青年的确有,颇有点韩寒的影子,但更多的人或许还是会如河北车祸事件中的沉默者那样,接受有经验成熟人士的教育,将那些稚嫩而宝贵的正义感、是非感迅速扭曲掉——热血青年就这样,变成了冷血的部件。

 

一个正派且充满阳光的社会里,敢讲真话的小男孩们非但不会被当头棒喝,反而会被善意的目光充分鼓励、会被现行的体制充分褒扬。现在大家动辄指责80后怎么样,90后怎么样,又是缺少责任感,又是没有道德心,但也要扪心自问——他们的道德观是从哪儿来的,是谁教授的?堂堂学校、殷殷家长、泱泱社会,有足够“育人”的样子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