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式打点”拉高了民生成本

(2010-06-18 18:57:40)
标签:

杂谈

“送礼就送‘腐败卡’”——这是最新一期《新周刊》杂志关注北京小额洗钱暗流的一句经典之语。据说很多商场购物卡成为送礼的热门,这种“腐败卡”热销北京,背后竟然是一个8000亿元资金的灰色地带,一张小小的卡片,让行贿、商业回扣、企业避税等或疑似合法或根本非法的社会需求,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据说已经成为了一个完整有序的产业链和利益链。笔者从一个在某部委工作的同学处得到了侧面的验证——“现在提大包小包进部委大院的都不让进,都开始用这种卡跑关系了”。
 
尽管“跑部钱进”这几年大家都在说,尽管以拉关系做公关为己任的“驻京办”早已人人喊打,但光是一个“送礼卡”就能做大成如此“盘面”,还是超出了我等朴素的想象。而这两天另外两则新闻则告诉我们:这种拉关系找门路的“打点费”不仅北京盛行,各地都有;不仅用在跑部钱进上,而且可能用在各个环节;表面上看来这是利益群体之间的交易,而最终给买单的,都是普通老百姓。这种“办事润滑剂”润滑了官员与商家们之家的关系,却现实地推高了民生的成本。
 
比如《华商报》18日报道了拆迁公司的内幕,揭示出拆迁背后几乎每一个环节都隐藏着暴利的因子。有的拆迁项目利润率高达300%-400%,仅给中间人的回扣便有数百万,而拆迁公司短短几月也能赚几百万。而这种利益链的关键环节就是“揽活”,揽活主要靠关系,“有的直接能和当地政府说上话,领导一拍板,这工程就归你了。”有的工程先由专门负责,拆迁的国有公司拿到,然后再转包给拆迁公司。“有门路的直接从相关部门接活、找发包公司,否则,就得靠中间人介绍。”在这个过程中,相当可观的好处费是少不了的。给中间人的好处费则因人而异、因具体工程而异。“关系越硬,回扣就越少,利润就越大。”或许,唯有这样利益链的描述,才能真切地理解为什么暴力拆迁屡禁不止,为什么拆迁公司的胆子可以这么大,为什么招呼到老百姓身上的野蛮拳头可以这么多。
 
相似的一幕也出现在这两天沸沸扬扬的“医保目录新药涨价”问题上。国家医保目录新增了260种药品,其中30种,在进入目录前后纷纷涨价,全国媒体一片炮轰,发改委也表示要严查。但离谱的是,药厂居然大吐苦水:我们并未从涨价中获利,不管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还是进入一些省份的医保目录,“谁能进去,就要看工作做得到位不到位。”业内人士也表示,“药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之后,就有更多的医生需要打点”,公关费大涨,你承不承认这是一种客观的成本?即便你要道义谴责,它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不转移到药品价格上,不在老百姓身上加强搜刮,他们难道会从自己身上动刀子出血?
 
如果借助这两起事件做发散思维,或许我们可以真切地明白,我们的生活成本为什么那么高:上个中小学为什么收费高?人家为了弄个重点、实验的招牌需要多少“打点”?我们的房价为什么这么高?人家为了审批土地盖各种章子需要多少“打点”?我们的公务消费为什么这么高?官员们迎来送往接这个送那个每天需要多少“打点”?为什么我们到饭店吃饭价格也会这么高?人家为了对付各路财神需要多少“打点”?为什么我们买点煤价格要这么高?煤老板们对付各路管理者孝敬监管者需要多少“打点”?……
 
弗里德曼说,世界是平的。而在中国,很多时候,世界时被摆平的。你不摆,他就要“不平”。这些天大家都在讨论财政预算的问题,觉得政府三公消费有点像天文数字,所以不敢公开;其实,贿官殃民的“打点费”,岂不同样是一个天文数字,这更是一笔搞不清楚的糊涂账。你“打点”我,我“打点”你,不是吃财政纳税人的钱,就是直接从下一级的消费者身上拔毛,或者干脆简化程序使用暴力“找补”。总之,共同的特点是祸国殃民,甜了官员们,苦了老百姓。这几年中央也表示,加大对于商业贿赂的治理,也采取了很多的行动;但对于这类无孔不入的“打点行为”,显然还缺少有效的办法与措施。或许,根源还都在于权力的自我约束,根子处的栅栏没扎好,留下一堆的漏洞空子等着被钻,如何痛斥,如何严打,又能奈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