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腾飞门”最值警惕的看点

(2009-09-16 10:38:32)
标签:

袁腾飞

杂谈

37岁的历史教师袁腾飞肯定没想到,在《百家讲坛》一番评书式的讲史,一炮走红的同时接连上门的竟是出名的烦恼。先是被批评讲史信口开河、错误百出,接着被网民发现拿别人历史小说中虚构的情节当作正史,放入讲稿写进书里。一时间,胡说门抄袭门相互辉映,叠加出一道腾飞门

 

究竟怎么关,真替袁老师发愁。而袁老师显然也深谙危机公关的法门:君不见更学者的易中天老师也被挑了一河滩错误,所以讲了些错误不是原则问题,大可别过头去;但抄袭却是个大罪名,是万万要辩解的。于是,袁出面向记者澄清,传说中被抄袭的小说自己根本没看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然后便关掉手机,静观其变。

 

或许,事情闹到这个地步,袁老师也只能这样了。我倒是很好奇给他提供讲台的《百家讲坛》,是个啥态度,那应该算是一种组织意见了。等了好些天,终于在9月15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听到了相关人士的说法。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难道可以这样无所谓吗?

 

该栏目的执行主编说,袁老师没有抄袭。袁平时很少上网,从没有看过《柔福帝姬》。这是完全采信了袁本人的说法。那些被罗列出来的雷同之处,两边文字没有10个字以上相同。这应该是她自己的判断。最经典的一句是:为什么大众对影视明星如此追捧,而对传播文化的学者这么苛刻?百家讲坛主讲人连续遭拍砖的现象,将导致学者们因为怕自己成为舆论攻击的靶子而没有人愿意向大众普及传统文化。

 

整体而言,是连守带攻为袁腾飞同学做辩护的。而再次被拿出来讲的还有栏目制片人的一句话:我们不对主讲人在学术问题上做太高的要求,只要他的演讲能够吸引观众就行,只要他自己讲的观点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

 

初听起来都蛮有道理,仔细想想后脊梁骨还是冷飕飕的。作为备受公众信赖的《百家讲台》,真的敢这样对自己低标准、严要求吗?对主讲人不做过高要求,不等于起码的道德自律和学术真诚都可以置之不理。仔细拜读了纯属巧合之处,的确完全一样的字没多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又完全相似,作为虚构的内容如此相似,当然要好好调查。怎能以一句《柔福帝姬》作者有意借袁腾飞这个名人炒作自己的诛心之论,为袁某人开脱呢?纵然这个作者想炒作自己,但跟袁腾飞是否抄袭有关系吗?

 

我无意用道德绑架一个节目,却希望在一个文人道德普受质疑的时代,堂堂央视,能更多一些担当。精英之德风,草民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精英层面不固守道德标尺,貌似无伤大雅,但这样的信号释放出来,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却绝对有伤大雅。据一项网络调查,在被问及如何看待袁涉及抄袭事件时,有近一半网友认为只要节目好看,无所谓。是否抄袭,竟然成了一种无所谓的事情!我们正在丧失对于价值的敬畏,正在丧失对于底线的坚守,这是腾飞门最值得警惕的看点。

 

纵然,搞清一个袁腾飞是否抄袭,也不见得能制止其他的抄袭行为。但这种拷问并不是伪君子式的道德苛求——“伪君子起码有道德舆论形成的心理压力,起码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一旦真小人的逻辑大行其道,则连这些约束与压力都不存在了。一旦如此,未来的事情,则一定会变得更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