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不住“阳光”照射的房产风云
(2009-07-01 18:24:05)
标签:
杂谈 |
上海一座在建楼房连根倒掉了,引发了网民一通忙活。经过针对该楼盘开发商的“人肉搜索”,一份名为“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倒塌楼盘最新资料曝光”的材料被挖了出来,在这份材料中,闵行区梅陇镇镇长助理、征地事务所所长、梅陇资产公司总经理等头衔出现在开发商公司的主要股东名单之中。媒体报道时很谨慎,委婉地称“多名股东与政府人员同名”。(6月30日《每日经济新闻》)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天,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替谁说话”事件有了新进展。根据记者调查,开发项目的天容置业作为一家在油烟熏黑的民宅里办公的企业,在被多个部门认定违规后,仍能义无反顾的大造别墅,一个重要原因是:天容置业大股东的丈夫在国土局担任领导,另一股东的丈夫是所开发土地辖区内的公安人员,为该公司提供办公地点的家族的一名成员,是该市的市长助理并兼任该市的建委主任。反倒是旋涡中的逯军好像与天荣置业没有利益关系。(6月30日《第一财经日报》)
一个是高楼“很有技术含量”的连根倒塌,一个是官员“很没技术含量”的厥词大话,都属于不可预料的“意外”因素,但一旦被置放到举国关注的“阳光”之下,旋即就显出了原型:传说中的“每一栋大楼背后都少不了几个官员身影”被证实了,传说中的“很多官员借助家属之手搞房地产”似乎也露出些眉目。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去年那个“倒霉蛋”周久耕。因为出语不逊得罪了网民,这位房产局长遭到人肉搜索,又是天价烟又是名牌表,最后一经查处挖出贪污受贿200多万、3处房产外加一个搞房地产的兄弟。大家看到的是“得罪网民没有好果子”,我看到得则是窜出头的鸟儿阳光一照射就会发现屁股不干净。
贪腐也好,官商勾结也好,官员插手房地产也好,总是在意外事件中暴露出来,这让人很不安心。大家会胡思乱想:为什么晒到阳光下一个,就能晒出一河滩的问题,甚至干脆就“晒死”一个?那么假如没有发生“意外”,他们没有暴露到阳光之下,是不是藏污纳垢、官商勾结怎么搞都没有问题?
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看了连续几起事件,我要是管房地产的,或者借助了家属插手房产的官员,所谓的“经验总结”就是:不做“出头鸟”,不说“心里话”,少发生“意外”,避免被“曝光”,总而言之,尽量把自己装扮得温良恭俭让,坚决不做“倒霉蛋”。问题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是不是干坏事儿的言不由衷起来、把自己使劲包裹起来,就平安无事了呢?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些我们都知道。但什么时候才“还”?是应该被研究的。不能总是出了“意外状况”才想到让那些“倒霉蛋”还账——一来概率小了点,不是所有劣质楼都会连根倒塌的;二来威慑力小了点,这种“出攒的木头早烂”不具有普遍性的压力。按理说,“多个政府人员与股东重名”、“多名股东都是领导干部家属”这样的事情,要浮出水面似乎不是多么高难度的事情,网民和记者一查就查到了,相关部门如果想“关心”还能关心不到?
这些年,对于官员与房地产之间的暧昧关系,大家看得很多了。以上海社保案为代表,官大的官小的都有,大楼立起来了,一批官员倒下来了,类似事件屡见不鲜,所以才有了“每一栋大楼背后都少不了几个官员身影”的说法,甚至有人直接宣称:官员在房地产中的乱伸手,就是推高房价的罪魁祸首之一。
如此大背景下,中央也表示要紧盯官员涉嫌楼市腐败。怎么盯紧?不能出一场事儿就搞几个人,需要从官员涉商的管理上、从房地产信息的公开上、从审批环节的阳光运作上等方面,主动盯紧。从事后诸葛亮变成未雨绸缪的事前诸葛亮。“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涉嫌违反法律纪律的官员,不能等到他们出现“意外状况”了甚至已经倒在地上了,才挨上这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