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国“吃一堑”,中国能否“长一智”

(2009-04-09 21:12:25)
标签:

杂谈


【提示:中国人吃一堑的时候,有外国人在长一智;现在人家吃一堑的时候,我们是否只剩下“看吃”而不需“长智”?】

 

几条国际新闻接连撞怀,都符合所谓“国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的那种。看罢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第一个标题是“ 意大利地震致179人死,建筑差劣致伤亡惨重”,说的是这次地震不算十分强劲,建筑物建筑方法差劣才是伤亡惨重的原因。

第二个标题是“NUK再掀洋品牌信任危机”,说的是韩国对以滑石成分为原料的30种婴幼童爽身粉进行检查,结果在12种中发现了石棉成分,涉及著名的NUK。

第三个标题是“美国奶粉又出问题了,‘毒奶粉’竟含火箭燃料”,说的是美国15个品牌婴儿配方奶粉中含有火箭和导弹燃料中使用的化学物质高氯酸盐。

 三条消息,关于地震,关于婴幼儿用品,关于奶粉——正好是2008年让我们有痛苦记忆的几样。

  一番搜罗,发现有关这些消息的报道都严格恪守了“客观”,客观得如同我们在看火星上的事情。要说有点“主观”,恐怕要算“再掀洋品牌信任危机”的莫名心态与那句“美国奶粉又出问题了”的友邦惊诧了。只是不知“又”字何意。

  突然乱想:这三条消息,除了给了国人饭后谈资,还会有其他“涟漪”,刺激某些人想点做点什么吗?
  唯一能找到的“做点什么”,是质检总局查封了四十八桶从韩国进口的“NUK婴幼儿爽身粉成品”。除此之外,没看到有人做什么,大家似乎都是旁观者,看一些与我们不相干的故事。

  中国有句老话,吃一堑,长一智。这里好像用不上,因为是人家吃了一堑,不是我们吃了一堑。

  突然想起去年的几条国际新闻。一条说,512汶川大地震后,成千上万间教学楼倒塌,大量学生遇难。5月16日,日本内阁召开会议,决定安排资金对4.5万栋中小学校校舍实施“补强计划”。另一条消息说,中国发生奶粉事件后,美国、加拿大等很多国家一片繁忙,忙着加强对本国食品安全的检查。记得这些信息当时就引发过中国媒体的感慨。

  估摸您知道我想说啥了:中国人吃一堑的时候,有外国人在长一智;现在人家吃一堑的时候,我们是否只剩下“看吃”而不需“长智”?

  比如讲,建筑质量与地震破坏的问题,我们曾反思过,但是否当初的篱笆都扎紧了,悲剧绝对不会重现了?比如讲,韩国从30种爽身粉中的12种查出石棉成分,我们除了照着人家查处的“方”查封这个品牌,就不用想想中国会不会有石棉问题?比如讲,美国所谓火箭燃料污染是通过地下水污染扩散的,我们可以相信咱的火箭燃料管的比较好,就不用想想我们同样污染不清的地下水会不会间接影响奶源?

  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国为镜,也能“正”点什么嘛。据说现在大家都是地球村里的人了,本来从别人的危机身上总结点教训,最便利代价也最小了。但放着现成的教材不用,非要等自己见到棺材、撞了南墙、吃了一大“堑”的时候才想到做点有限的总结,多奢侈啊!

长一智这回事,不一定非要吃自己的“堑”,谁的“堑”都能吃出“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