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驾照捆绑驾校” “潜规则”当道

(2007-10-26 17:29:58)
标签:

时事评论

 

世上只有两种人:会开车的人与不会开车的人。开车的人当中又包括了两种:一类是技术娴熟却没有驾照的人,为了拿到照不得不多掏上几千块从驾校那里走个过场,虽满肚子委屈却无处可诉;还有一类人是交了钱,有了培训记录也拿到了驾照,却咋也不敢上路,对面来辆车,马上就会两股战战,手足无措,要么停下来,要么冲上去。

 

不是笑话,这样的抱怨听得多了。不管是会了格外掏钱的,还是掏钱了格外不会的,都有一个共性:对大面积存在的考驾照必须有驾校培训记录潜规则很不满意,却只能逆来顺受,忍气吞声。10月25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深圳刁民的战斗故事——这个化名为樵凌的人在部队服役时掌握了娴熟的驾驶技术,但在以个人身份报名考驾照时却被拒绝,于是把深圳市车管所告上法庭。结果是恰逢今年8月广东省公安厅、交通厅出台新规定,取消了必须出具《驾校培训记录》的说法,在法院方面做出此案延期判决的意见之后,禁不住樵凌的软磨硬泡与媒体报道,深圳市车管所特批了樵凌报名,在交了120元报名费之后,樵凌轻松通过了考试,拿到了驾照。

 

结果不错,但却注定是一个人的经典”——在其他人以个人身份再来报名的时候,仍然得不到通过,理由是车管所没有接到通知,《驾校培训记录》必不可少。虽然公安部在《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明确规定,只要身份证、户口本以及《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等材料就可以报考驾照,虽然广东省也取消了必须出具《驾校培训记录》的增设条款,但业内人士还是给受到刁民鼓舞的人兜头一盆冷水:樵凌是个特例,很难推广。至于原因,则是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的——驾校背后巨大的利益纠葛。

 

利益纠葛可以对抗法律法规?你还别不信,在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大量存在的当下,千万不要低估这股反潮流的力量——这种力量常常可以主导一个领域的规则。老早以前,就有业内人士现身说法:说大批社会化经营的驾校要么由交通部门间接开办,要么与他们有紧密联系,至于驾校考试名额的多少,更是取决于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因素”——现身说法的人也算不少,说法不同,但结论指向基本一致:驾校高额利润的背后,有太多瓜分利益的黑手

 

或许,正是如此的利益链条,才维系了驾照与驾校之间成为坚不可摧的同盟者,捍卫者捆绑原则的至高无上。明白了这根本利益,才能更好地理解一些地方性法规为什么在取消驾校培训记录之后,竟然能够公然地取消取消,自学驾驶考驾照的道路在昙花一现之后迅速被堵死;才能更好地理解,公然不合理的事情,为什么可以公然“合理”的存在了多年。

 

强调驾校培训记录的人有个似是而非的借口:避免二把刀驾驶员上路。问题是什么是衡量二把刀的唯一标准?既然驾驶员考试标准是国家制定的,作为一个人是否有资格开车上路的标准,如果能通过考试,难道还不足以说明是一个合格的驾驶员吗?恰恰相反,正是因为驾校不正规的搅和操作,才更容易让更多的二把刀掏钱到驾照之后,堂而皇之的上路,充当马路杀手。可见,一些貌似“冠冕”的理由其实一点也不“堂皇”。

 

公安部车管局官员称,知道有些地方这么做,“他们可能担心的是不通过驾校培训的化,很难考过”——这是个理由,却不是 “充要”条件——的确有人需要专门的驾校,的确有人需要有专门的场所来练车,没有人否认驾校存在的价值,但这不能成为强制每年数百万人上驾校、创造数亿元考试经济的借口。一个进步的社会,“捆绑式”的强制原则必然是要渐趋减少的,公民自主选择的方式必然是要渐趋增加的。就像上大学允许自考那样,给公民更多的选择自由,这是很多国家通行的做法;只有按部就班地付出高额成本才能拿到驾照,上面裹挟着太多计划经济思维下利益自我取向的累赘。

 

一项明显不合理的做法竟然能够大行其道,未免是对行政权力的莫大讽刺。一个“刁民”的战斗只能给自己撞开一个若隐若现的小口子,有关部门不能再“睁只眼闭只眼”,彻底撞散驾照捆绑驾校的利益链条,通过重新洗牌降低取得驾照的社会成本,是落实相关法规的题中之意——毕竟,光有条款规定的正义是远远不够的,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是实实在在的现实规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