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和蛇(两则)》教案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堂观评 |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读课文
7 农夫和蛇(两则)(1课时)
预习积累:
1.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两则寓言。
2.了解寓言的文体知识。
3.查找积累《伊索寓言》及作者伊索的有关知识。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目标:
1.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习两则寓言以动物喻人、对比构思的巧妙。
3.提高分辨善恶是非和敢于同恶人作斗争的能力。
评价任务:
1.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两则寓言。
2.对恶蛇的歪理予以反驳。
3.怎样制服恶蛇。
4.列举含有“蛇”字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我们常说: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知道《画蛇添足》的故事吗?谁来讲一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比喻有的人自作聪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了,或多此一举)还有《拔苗助长》《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的故事,它们都属于一个同样的体裁,这个体裁就是寓言。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予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篇幅一般比较短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农夫和蛇》(板书),请打开课本106页。
本文选自《伊索寓言》,它是怎样的一部书?请看注释。了解《伊索寓言》及伊索。
展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当堂识记文体知识、文学常识知识,做在《语文助学》上。
二、初读感悟:
1.问题设计:听读、自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每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点学生读书后予以评价辅导:正误、语气、感情、重音(如窜、砍等)
学生充分学习与交流后,探讨明确:
第一则:农夫救蛇反而被咬死的故事。齐读最后一段的揭示的道理。农夫是否把“恶蛇”误说成“恶人”了?抄写解释“怜悯”一词。
第二则:蛇咬死农夫的儿子反而不愿意与农夫和解的故事。齐读最后一段的揭示的道理。
设计意图:一是训练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与评价的方法;二是训练学生用“谁—怎么样?”的句式高度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三是了解寓言以物喻人、最后揭示寓意的写法。
同时完成部分板书。
三、精读探究:
默读第一则:
2.农夫是怎样的一个人?蛇的本性如何?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揣摩课文、从原文中查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完成第一则板书。
3.关于这则寓言的寓意,还能用哪些成语概述出来?请把你的更多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列举掌握的成语。如恩将仇报、忘恩负义、反咬一口、养虎为患、引狼入室等,同时记录在课本上或笔记本上。
更多的感受:不要怜悯像蛇一样的恶人;不要指望向恶人施善他会还你仁义;善有善报不一定适用于恶人。
过渡:如果说第一则里的蛇残忍的话,那么第二则里的蛇更加凶狠恶毒。
默读第二则:
4.毒蛇咬死农夫的儿子以后,农夫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农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赏析“砍”“恳求”等句子,同第一则里的农夫比较,总结出他的“懦弱”来,突出寓言常用的对比手法。
完成第二则板书。
5.你认为蛇说的话有道理吗?如何反驳它?从中可以看出蛇的本性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以辩论的正方自居,反驳反方蛇看似头头是道的歪理。
参考驳词:恶蛇,你的歪理是站不住脚的!你咬死农夫儿子在先,不仅不悔过,反而倒打一耙,不愿意和解;只有你向农夫求情和解,农夫有拒绝你和解的权利和资格,难道不是吗?还不束手就擒吗?
6.假如农夫听了蛇的话后,知道和解是没有希望的,决定和蛇斗争到底,请求你帮他出谋划策,你会替农夫想出什么办法来制服毒蛇?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联想,既要保护树,还要制服蛇甚至杀死蛇。进而达到“提高分辨善恶是非和敢于同恶人作斗争的能力”这个目标。
7.怎样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说出你更多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散思维,说出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参考答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对没有改变邪恶本质的仇敌,不要抱有幻想;在邪恶人面前,你的和解举动反而更可能助长他的恶毒气焰;要看穿似乎头头是道的歪理背后的本质;血债需要血来还。
四、研读领会:
8.运用对比手法巧妙构思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从学习寓言的思想内容到学习寓言的写作手法,是学习层次的提高,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9.阅读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参考答案:相同点——情节上起伏跌宕,对比构思,结局耐人寻味,都是悲剧,都告诉人们启示。不同点——两位农夫一善一懦;第一则是借农夫的话点明寓意,第二则是运用拟人手法写蛇的凶残,用评论的方式点明寓意。
五、拓展列举:
10.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蛇”字的成语?
参考答案:杯弓蛇影、打草惊蛇、佛口蛇心、龙蛇混杂、牛鬼蛇神、虎头蛇尾、蛇蝎心肠、强龙不压地头蛇、人心不足蛇吞象、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褒义词还有金蛇狂舞。民间美丽的传说故事——《白蛇传》。
设计意图:让学生当堂记录积累成语词句。
11.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贴近“学习目标”,七嘴八舌谈收获,巩固所学。
六、达标训练:
1.抄写并解释词语:
怜悯liánmǐn
2.阅读第一则寓言,完成1-4题。(《语文助学》第68页)
①农夫为什么要救蛇,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②蛇为什么要咬救他的农夫?体现了它怎样的性格?
③文中的“可怜”能否改为“怜悯”?为什么?
④农夫是否将“恶蛇”误说成了“恶人”?为什么?
七、布置作业: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轼)请同学们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购买阅读古希腊《伊索寓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两则寓言篇幅短小,易于理解赏析,以动物喻人饶有兴味,更能激起学生
学习的兴趣。以让学生讲寓言故事《画蛇添足》并告诉人们的道理导入,入题明快;以记忆文体知识和文学常识知识并书写生词、当堂做《语文助学》达标题为手段,落实学习内容;不同形式的大量阅读,以抓重点词句带动精读探究课文,达到理解思想内容的深度;巧妙运用板书里不同的双箭头图示,掌握对比手法在寓言写法上的技巧特点;以“蛇”字为中心,运用想像和联想,列举成语词,列举制服蛇的办法,反驳蛇的歪理,说出得到的不同感受和启示,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手段;置预设参考答案于不顾,注重学生课上交流和讨论的结果,使以学定教得以体现。较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设计的欠缺之处是还没能达到“短文长教”的高度,拓展运用的广度和宽度不够,需增加引入故事写出寓意的训练,增加从不同角度不同角色看问题讨论问题的设计,还需要大面积的关注学生,增加“读、写、听、说、思、议、做、行”的训练,教其是什么,更教其为什么,把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语文学习规律、每一个语文学习技巧,都落实在“眼看、耳听、口诵、笔默”的行动上,培养语文学习的素养和习惯,使人人会学,人人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