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人的最大投资是健康,大把的银子花在新药开发上,即使是为全世界的新药科研买单也在所不惜。医疗费用高居不下,总费用与大英帝国的GDP不相上下。而教育占其次,尤其是大学和研究生教育,一化几十万,一个医学生毕业时背个25万到50万美元的债很普遍。但这些投资长远来说都有很好的回报率,银子不会打水漂。
中国人的投资比较投机,一些人炒房,一些人炒股。发了的洋洋得意(这是极少数),输了的灰心丧气(大多数)。周郎炒股能够金盆洗手,乃是在十年的鏖战中悟出了真谛-此道发不了财。周郎还是比较幸运的,只是以些许白发换了个不输不赢。
最近目睹了许多国人投资教育,一边为其叫好,一边为其担心。总的说来投资教育是最好的投资,关乎我华是否在将来能够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前列的关键,老一代留学人也正愁着如何后继有人。
现今国力昌盛,人民富足,留学之途大概是两种,一种是以美国高中的同等学历考美国高校,另一种是以中国高中的学历考美国高校。前者往往必须在高二前来美国(美国高中四年,初中三年,而中国反之),先留一级(因为语言关系),然后含辛茹苦再读两到三年,但无论如何,总是不及美国高中学生有完整的高中记录。所以,这些学生大多留有遗憾,进不了美国的一流甚或二流大学。每年要化个30万左右的人民币,这对一些家庭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大多数家庭来说还是靠父母省吃俭用。这种选择必须有银子为基础,中国的大学前教育很贵,美国的大学教育很贵(而大学前免费),两头被套。
在新泽西时周围邻居就有好几位这样的学生,不是阿姨就是叔叔在国外,能就近照看。最后的出路也就是很普通的州立大学甚至是社区学院。
前次在飞机遇到几个上海来的小姑娘,据说在洛杉矶附近的私人女子高中读书,位于高山上,校规甚严,大概是天主教学堂,轻易不得出校门。问她们将来考神马学校,各个都很谦虚,瞄准的靶子比较一般。将来的理想比较分裂,一个想回国作理财顾问,一个决心留在美国,可能学药学。这些学生的父母都没来过美国,她们也都是独生女儿,至少这些女孩的父母还是比较有心,选对了学校。这样的学生仅上海就有1000名。最近有人托打听一些学校,说是浙江老家的官员的女儿特别优秀,也很漂亮,要来美国读高中。一查这些学校都是在可怕的地区,连个像样的学区也没有,其教育水准可想而知。所以要特别小心那些中介的甜言蜜语。
第二种选择是以中国的高中学历报考美国高校。一次在机场的长途车站等车,遇到一位来自武汉现在UCLA洛杉矶大学读书的小伙子,他毫不谦虚的说他是以中国高中的学历考进UCLA的,而以美国高中学历则绝不可能。
而本人的几位小表亲,也均是以中国高中学历考进国外高校的,一个是华顿商学院和宾州大学doubleE的双学士,另一个是伦敦商学院。最近和上海的老同学聊天,问起他的女儿(印象中她3岁左右来美住了一年不到,那时就有神女之称主要是中文表达上),说是在上外附中读高二已经将美国的SAT考了2300分(满分2400)。其同学中已有七八位被耶鲁大学这样的一流学府录取。
来美读研究生是老一辈的传统,当然也是最经济的投资,这是当时唯一可行的方式不得已而为之,因为缴不起大学的学费。这是第三钟选择而今天往往被忽视了。中国的大学毕业后不仅人的心智比较成熟,在国外的自理自立能力强,一旦国外硕士博士毕业后就有两边的文化熏陶,更能起到比较好的桥梁作用,即使是拿绿卡也有优先。对父母亲而言有最大的投资效益比。
周郎目前的住处离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很近,这里号称亚洲富家子弟的空降营。有空有机会还是会更好的考察一番,作必要的修正,所以本文只是个开头。
总之,投资的回报,放在子女的教育上一般不会错,效益比则是因人而异。小留学生对美国文化的适应更自如,如果在美国扎根这无疑是最有后劲的投资,长期回报可期。最后要说明的是人力资源的投资有时是无法用金钱回报来衡量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