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标签:
美国周郎旧金山火鸡留学金门公园金门大桥 |
分类: 遥想公瑾当年-如烟往事 |
20前刚到美国时-摄于Napa Valley加州湾区的葡萄园
20年前的昨天,周郎子然一身背井离乡来到美国。
11月21日从上海起飞,抵达旧金山时还是21日(时差关系)。怀里揣着几张美金,手上拎着两个提箱。背后渐渐远去的是生我养我的祖国,眼前展现的是陌生的新大陆。心里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但没有一丝的不安。大概是彻底的无产者,最无畏。而对一流学院的顶尖学者,心里充满着敬畏,这种敬畏是学习的动力。
机场迎接我的是大学同级隔班的一位女生(大学期间竟然没有说过一句话)。开车的是她实验室的一位同事。机场到市区的一段高速公路是著名的101。旧金山山峦起伏,天蓝云清,立交桥纵横交错,视觉震撼几十年后还记忆犹新。当晚,女生的老板在唐人街请上海肿瘤医院的某主任,周郎当陪客正好解决无米之炊。旧金山唐人街的中国餐馆气派豪华,菜式精美。当时的感慨是中餐的精华如何跑到了美国。晚上回到住处,洗澡解乏,竟然不知如何将水从下面的龙头转到上面的莲蓬头。那晚在四季如春的旧金山卷缩着身子,因为我只带了一条毯子。感同身受马克吐温的名言“我最寒冷的冬天是旧金山的夏天”。幸亏第二天,女生给我送了条毛毯,所以周郎的血今天还是热的。
第二天傍晚,女同学带我去shopping,买生活的必需品。记的买了米盐糖油醋酒,还有一只火鸡。倒不是因为恰逢感恩节,而是因为火鸡是最便宜的食品。最小的火鸡也有12、13磅,买了两只,她一只,我一只。当然这拎回去的任务就落在周郎的身上。在那条并不长的落日区(Sunset)的山路上,周郎体会到什么是行路难。 有诗为证:
身背十磅米
手提两只鸡
高高低低
一共走了三英哩
火鸡,火鸡
我真想把你当球踢
为了烧那火鸡,也花了一番心思,那时周郎的烹饪技术只限于锅和微波炉,还没有达到烧烤的水准。限于工具和技术就只能用微波炉。先是把火鸡分成四份,正在认真处理那只倒霉的火鸡时,楼里的香港学生(二房东)问我一句“你们大陆有没有微波炉?”顿时让我的食欲全无。确实,86年家母从美国带回一台,但中国广大社会可能真是没有见过那玩意儿。
现在的留学生不会体会我们那时的窘境。那时的中国,国穷民贫,没有高速公路,没有像样的餐馆,没有像样的菜肴。已是研究生毕业留校的我,没有房子。每月68.5元的工资,能换几张美钞不难计算。我们的广大“公派”留学生,每月仅有400美元,绝对的贫困线之下。而周郎属于“自费公派”,虽然境况好些,但还是一贫如洗。记得我住过的地方都是国内的医学研究的菁英。生活的水准远不如台湾、香港、大马、韩国的小留学生们。但精神世界却是丰富的。
80年代的出国如同潮水,大学班里1/3走了,研究生班一个不留。早期的留学生有车的不多。接机还要靠朋友。但这难不倒我们,因为我们有大时代浪潮下的精神支撑。渡过那3-5年的窘迫,一个个都生活的很好。毕竟这是当时国家的一代菁英。
二十年后境况大不一样,中国已经崛起。现在的小留学生还有开着奔驰车上学的。
作为海外游子,历尽千辛万苦,个人奋斗小有所成是微不足道。而坐看国际风涌云起,此消彼长,却是感慨万分。
真是 二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改了岳武穆一字)
旧金山金门公园-那时的周郎每天经过金门公园,生活清贫但是一片阳光。
摄于金门公园的狮身人面雕像。
旧金山渔人码头
旧金山的Cabble Car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