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亚城世界会议中心的讲台

标签:
aaps糖尿病新药开发 |
分类: 羽扇纶巾-风雨职场 |
摄于Atlanta World Congress Center
这是一个如何提高糖尿病新药开发效率的专题,由我打头阵,接着是Rose公司的Rebecca,礼莱公司的Jenny Chien,再由FDA的Pravin压阵。紧接着是45分钟的问答(Panel Discussion)。套用在日本和中国路数可不行,东方的学者们不是羞于提问就是不屑提问,会议的提问往往是走个过场,匆匆了结。在美国可不一样,提问是给听众充分发挥的机会,人们不会放弃。打头炮的是Brian(统计学家)(biomarker on safety),接下来是Ted Grasela(提高拟合度,LLY的data curation),第三个是位老美(不知名)(3个替代终点指标,血压,血脂(LLD)和血糖(HbA1c),第四位是李建国(CUI),老五是礼莱公司的印度裔(CUI与dose selection),老六是FDA的印度裔官员(disease progression model),老七是TJ(pharmacoepideology与CUI),还有一位老美问了glocogan的问题。提问的人往往不是来请教的,大多是来开导作报告人的。而那些会后来寒暄的,才是真正来请教的。
昨晚入睡前,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思考了一边,在飞机上也是临阵擦枪,看了不少文献。关键问题其实都在我的囊中。但不知咋的,临场还是对回答问题不够踊跃。第一个问题,没人回答时,由我回答(自己打分70)。最后一个问题,我作了总结性发言(自己打分85)。中间的问题都让给了两员女将。明年三月的美国临床药理和治疗学年会将作儿童药代药效学的报告,希望那时对提问的处理更加Graceful.
通俗地讲,糖尿病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代谢综合征。单纯的强调用药物来降血糖,并不可取。从基于模型的药物开发的角度看,早期人们只注重短期降血糖疗效,现在重视长期的疗效包括对胰岛素敏感性的保留和提高beta细胞的功能。将来则会更多地注重药物的副作用的大小,这样才能选择和开发真正好的新药。
辉瑞、诺华、默克,强生,礼莱公司的不少老同事和朋友都在场。
9点20抵达旅馆,就近打发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