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国周郎上海医科大学导师江文德临床药理学 |
分类: 遥想公瑾当年-如烟往事 |
回国的必修课之一是拜访导师、师母,并就近看看母校,温温旧梦。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导师与我可谓恩重如山。没有导师的引导就没有周郎的今天。
80年代初导师(江文德教授)从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所学成归来,筹建了上医大临床药理研究所。时值我医学院毕业,几经考核有幸成为其最早的弟子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临床药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圣约翰医学院(教会学校,上二医前身),也是新中国第一代药理学研究生,师从上一医张昌绍教授(中国药理学泰斗,女演员陈冲的外祖父)。初遇导师是在大二上药理课时,那时导师是主讲老师,讲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生动有趣。再见导师时,是在口试的考场。时值导师出国刚回,意气风发,壮心满满,引进了临床药理学-一门基础与临床间的桥梁科学。周郎为这一新兴学科深深吸引,立为毕生志向,至今矢志不渝。
导师最值得一书的业绩可能是与北医李家泰教授一起创建了中国临床药理学学会。记得86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临床药理学年会,中外与会学者众多。是周郎第一次与国际学者近距离交流。另外,导师在上医首开英文药理学课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周郎那年出国前,也被导师“赶鸭子上架”,为英文班上英文药理课。导师的科研及英文水平在上医乃至中国是公认的翘楚。
导师是极具国际观的中国学者。他在瑞典的导师Folke Sjoqvist教授是著名的临床药理专家,创建了世界临床药理学学会。导师几乎每年都把他请来中国讲学,创造各种场合让年青人与他接触。另外,象著名临床药理专家Marcus M. Reidenberg,Jan Koch-Weser, Neal Benowitz等均由导师请来上海讲学。导师还自己走出去,每年出国访问,在国际会议上报告,为中国的临床药理学走向世界立下丰功伟业。
2006年与导师江文德教授、师母薛崇德教授共享晚餐

话别导师后又溜到上医校园


只可惜是母校字号不再


80年代初导师(江文德教授)从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所学成归来,筹建了上医大临床药理研究所。时值我医学院毕业,几经考核有幸成为其最早的弟子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临床药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圣约翰医学院(教会学校,上二医前身),也是新中国第一代药理学研究生,师从上一医张昌绍教授(中国药理学泰斗,女演员陈冲的外祖父)。初遇导师是在大二上药理课时,那时导师是主讲老师,讲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生动有趣。再见导师时,是在口试的考场。时值导师出国刚回,意气风发,壮心满满,引进了临床药理学-一门基础与临床间的桥梁科学。周郎为这一新兴学科深深吸引,立为毕生志向,至今矢志不渝。
导师最值得一书的业绩可能是与北医李家泰教授一起创建了中国临床药理学学会。记得86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临床药理学年会,中外与会学者众多。是周郎第一次与国际学者近距离交流。另外,导师在上医首开英文药理学课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周郎那年出国前,也被导师“赶鸭子上架”,为英文班上英文药理课。导师的科研及英文水平在上医乃至中国是公认的翘楚。
导师是极具国际观的中国学者。他在瑞典的导师Folke Sjoqvist教授是著名的临床药理专家,创建了世界临床药理学学会。导师几乎每年都把他请来中国讲学,创造各种场合让年青人与他接触。另外,象著名临床药理专家Marcus M. Reidenberg,Jan Koch-Weser, Neal Benowitz等均由导师请来上海讲学。导师还自己走出去,每年出国访问,在国际会议上报告,为中国的临床药理学走向世界立下丰功伟业。
2006年与导师江文德教授、师母薛崇德教授共享晚餐

话别导师后又溜到上医校园


只可惜是母校字号不再




当年我的办公室,现已改为实验室



初出"夔门"-当年导师在虹桥机场为我送行。

初出"夔门"-当年导师和师兄在虹桥机场为我送行。

92年导师访问耶鲁大学江文德教授,师兄弟杨金铭教授

93年在夏威夷ASCPT年会与导师相见

2002于旧金山世界药理学大会与导师江文德,师母薛崇德见面

2003年在上海与导师江文德、师兄屠传廉会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