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睡眠对孩子的重要性,特别是当你累了一天,眼巴巴的想让孩子早睡,也给自己一点点自由时间时,孩子却睡意全无,玩得正high,此时你是不是无可奈何,恨不能强行把娃撂倒?那看看这位妈妈的做法,或许会给你一些启发。
儿子今年五岁了,因为每天晚上八点半准时上床睡觉,在幼儿园家长群里口口相传,仿佛成了一个传奇。
在这个年龄段,晚上十点甚至更晚才睡觉,已成为很多小孩子的生活常态。作为他五年来早睡早起的见证者和协助者,关于这个话题,我总是被人这样问起:
“8点半他就困吗?就乖乖上床吗?”
“嗯。”
他早上起得早吗?”
“六点半吧!”
“哎,真好啊~~”
“呵呵,是挺好。”
爸妈爷奶们经常跟我诉苦:“哎呀你儿子能早睡太好了,我家的到十点半还精力旺盛,大人都被他熬困了还不愿意睡……早上又起不来,叫好几遍都不动弹……”
我跟他们开玩笑说:“我必须得在九点前给他弄睡啊,我还得加班写稿啊,他不睡觉我怎么干活?”
的确,五年来,儿子一直效仿着农民伯伯最原始的睡眠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说我们全家都从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中受益良多,但这个奥秘的核心却几乎从来没人问起过——“孩子准备睡觉的时候,家长在干什么?”
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晚上八点半,可能正是电视手机iPad奔腾正欢的时候。让我来描述一下我家在这个时段的样子吧:
20:00 睡前故事时间,我或者老公给儿子念他最爱的贝贝熊系列或者安徒生童话,同时帮他完成洗脸洗脚;
20:20 喝水、刷牙、上厕所;
20: 30 全家熄灯,我或老公在儿子房间坐在他床前,跟他互道晚安,看他安静入睡。
请注意,是全家熄灯!漆黑一片、寂静无声!
网上关于培养早睡早起的秘诀不外乎喝牛奶、听音乐、洗热水澡,却偏偏忽视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如果家长天天晚睡晚起,孩子可能不受影响吗?
1、改善孩子作息,必须从家长做起
孩子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家长的习惯。干啥都别耽误按时吃饭睡觉,是我家吃货睡神们的第一要义。
我的父母都是典型的早睡早起、三餐极其规律的人,连带我也从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我做不了夜猫子,一到晚上十点,立刻进入头脑昏沉状态,只能赶紧躺下睡觉。虽然有时候赶工作也会熬夜,但属于极个别现象,不碍大局。我很能睡,几乎从不曾有过入睡困难,但从不贪睡赖床。睡醒了在被窝里四仰八叉地躺着,于别人是享受,于我却是受罪。老公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们家都视早睡为天经地义。
在孩子出生后到2岁,儿子的作息是每晚七点半睡觉。最初,家里人都是本着打发他睡了自己就能娱乐休息的目的,每天一到这个时候就熄灯噤声,后来就慢慢固定下来。年岁越长,入睡时间越延后,上幼儿园三年来,基本稳定在晚上八点半左右。
从2岁8个月上幼儿园起,我们就跟儿子分床分房间。这样一来培养他的独立性,二来保证他有相对独立的睡眠空间,不会跟我们的作息完全“捆绑”在一起。
为了把好习惯保持下去不断档,在寒暑假回老家的日子里,我们也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沟通好,作息时间不改,争取全家支持配合。即便在除夕,老爹老妈也愿意暂别春晚,先打发小朋友睡着,再出来恢复娱乐活动。为了追上儿子早起的脚步,大人也不敢睡得太晚,以免第二天起不来。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2、理性对待午睡问题
早睡早起,一夜10个小时的睡眠质量很高,造成了儿子白天精力极其充沛,于是午睡成了他的“心病”。
一开始,幼儿园老师找我告状,儿子虽然不影响其他人,但老是睡不着,偶尔睡着了,因为睡得晚,很快就到起床时间了,起得又很费劲。
周末在家的两天,他肯定是不睡午觉的。一开始我也急得抓耳挠腮,他不睡,我就得一直陪着,搞得我周末比平时都累。于是想尽法子连哄带骗把他摁在床上,后来发现没用,他的确不困,或者是困了宁可自己玩玩具也不愿意睡。我们三人就来了个约法三章:要么跟我们一起睡午觉,要么可以不睡,但是只能自己安静地玩,不搞破坏,也不能影响爸爸妈妈睡午觉。
这样做的效果很好,他虽然不太情愿自己被撇在一边,但是自己选择的也只好照办。我们接受了他不睡午觉的现实,他自己也渐渐没有被逼迫的压力了,于是我们不再被这个事情困扰。
3、原则在前,弹性安排
我跟老公每天陪儿子的时间应该算是很多的。平时就我们三个人过日子,早上爸爸送,下午妈妈接。从放学的五点开始算,我们在幼儿园附近的操场会玩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才回家,体能消耗很大。吃完饭是七点到七点半之间,因为我们平时基本不开电视,所以不会因为看动画片耽误睡觉的事情发生。饭后我们一起看书,玩玩游戏,不做太过激烈的活动,其实是很平静地进入等待入睡期。
有时候去小朋友家玩得比较晚,八点左右才离开。大家都知道儿子睡得早,观察到他在这个时候已经眼睛没神、说话很少了,我打趣说:“他其实已经进入半睡眠状态了。”
但是很多父母都没有我们这种便利条件,下班到家往往都七八点了,跟孩子亲近亲近玩一会儿,肯定时间就不早了。所以我建议,还是根据各人各家的特殊情况,来制定一个“尽量早睡计划”,既能保证有良好的睡眠时段,又让全家人尽可能感到舒适和方便。
最后,大家要坚信:生物钟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21天足够改变一个成年人的顽固习惯,小孩子用时会更短一些。
****************************
案例分析
****************************
结婚前,很多恋人因为贪玩,再加上网络生活,很多人比较夜生活,常常比较晚才睡觉。怀孕时有的也因为无聊而有可能也是比较晚才睡觉。宝宝出生后,一部分还是不太注意养育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有专人看护或者全职太太们,有时自己生活也不太规律,也就没有特别去注意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直至后来自己上班或者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那时才意识到良好睡眠习惯是多么重要。因为集体生活是有规则和时间限制的,而不是当初在家可以为所欲为。
当我们感到孩子之前的睡眠习惯不符合现在的生活或学习要求的时候,大多数家长可能急于修正,采取很多不当的方法,特别是强制性要求孩子去改变,这样做的效果往往可能欲速则不达,甚至事与愿违。令很多家长头疼和困惑!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无论是良好习惯,还是不良习惯,实际上都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如果要去修正孩子的不良习惯,首先需要反思自己之前教育方式方法是否存在问题?理性去分析问题,找到问题所在,也就是根源,然后有针对性去一步一步去逐渐修正,而不是一步到位。例如,逐渐提前睡觉时间,每隔几天就提前几分钟,具体提前多少,需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而定。
睡前孩子应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什么事?怎么去消耗孩子过于的精力?怎么让宝宝安静下来?等等一些列问题,都需要家长发挥聪明才智去和孩子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
还有家人的总体配合和协调,不能有不同意见或者不同的做法出现,那样孩子就可能无所适从而去选择更靠近自己之前已经养成的习惯,这样就难以修正了。
养育习惯需要较长的时间,那么修正不良习惯也同样需要较长时间,不仅仅是21天就可以完全改变的,还需要坚持和稳固。所以家长在修正不良习惯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要追求立杆见影。如果大家都在急躁的心态中去做事,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的。
希望并祝愿有不良睡眠习惯的孩子和家庭能够很好坐在一起,共同去面对,认真分析情况,找到原因,然后一起去帮助孩子修正,同时也需要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作出榜样。身教终于言教!只要我们坚持正确而良好的习惯,慢慢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所谓“功到自然成”,只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孩子很快也会适应新的作息时间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
由此及彼,其他生活方面的习惯,也需要同步注意的。最好一开始就去注意这些生活细节,一旦养育良好的习惯,之后生活就会轻松并快乐很多。
出现不良习惯的孩子,也不要过于关注和紧张,我们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坚持正确的做法,日积月累,孩子也会慢慢模仿并自我修正自己不良言行的。
通过上述案例和分析的情况来看,总的有一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孩子的不良睡眠习惯是怎么养成的?也就是之前的睡眠习惯养成的具体过程。
2、认真观察和分析情况,找到原因。
3、全家共同面对,商讨一个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步骤,并共同去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气氛和同步言行。绝对避免意见分歧,避免让孩子无所适从。
4、养育一个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是需要充足的时间让孩子去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5、以身作则,在孩子养育新的睡眠习惯的同时,全家人同步去执行和养育,帮助孩子,也是帮助自己养成新的良好的睡眠习惯!
6、耐心很重要!方式方法对了,剩下的就是耐心了!就像当初养育习惯一样,再给孩子同样的时间去养育新的好习惯!21天养育好习惯只是相对的,还有巩固和稳定阶段。具体时间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
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和健康的身体!
天使早教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