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半~2岁常识游戏(1)
(2010-02-22 21:47:43)
标签:
育儿大球绒布塑料娃娃积木 |
1岁半~2岁常识游戏(1)
1岁半~2岁宝宝常识活动目标
(1) 认识自然界常见的现象。
(2) 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和水果。
(3) 认识几种常见的小动物,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4) 认识身体各个部位,并逐步掌握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5) 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了解交通规则(红灯、绿灯)。
(6) 提高观察、思维、分辨的能力,培养记忆力、判断力。
(7) 识字:洗澡、水、晴、雨、柳树、桃花、白菜、西红柿、黄瓜、葡萄、香蕉、苹果、小白兔、鸡、鸭、青蛙、红灯、绿灯、公共汽车。
1岁半~2岁常识游戏:谁来了
1. 猜猜看
目 的
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准 备
两只碗,一块积木(或其他小物品)。
智慧妈妈教你玩
(1) 妈妈出示两只倒扣的碗,其中一只碗扣住积木,另一只碗是空的。然后让宝宝猜一猜积木在哪只碗里。
(2) 如果宝宝猜对了,妈妈可增加移动的次数,增加游戏的难度;如果宝宝猜错了,就重来一次,并提醒宝宝注意观察。最终让宝宝明白,无论怎样变换碗的位置,积木都在原先的碗里。
建 议
这个游戏一是让宝宝知道积木在哪只碗里,并不是随着碗的位置改变而改变的;二是让宝宝通过认真观察,能始终抓住目标。
2. 谁来了
目 的
锻炼宝宝的听觉,培养宝宝对声音的分辨能力。
准 备
录音机,录有动物叫声的磁带,绒布动物玩具若干,相对应的物品名称卡片若干,设计一幅“动物王国”背景图。
智慧妈妈教你玩
这是一个听音辨物的游戏,可分两步来完成:
(1) 妈妈出示“动物王国”背景图,让宝宝指认图上的各种动物,接着放录音,让宝宝听一听是谁来了(根据叫声指出相应的动物)。
(2) 出示绒布动物,让宝宝认识,接着让宝宝听录音找相应的动物(以绒布动物为主)。当宝宝能熟练听出动物的叫声时,可用相应的动物名称卡片代替绒布动物。游戏可重复进行。
建 议
在图上指认动物和指绒布动物是游戏的两个环节,目的是让宝宝打破图片与实物的界限。在游戏过程中,宝宝每指认对一次,家长都要鼓掌表扬。同时可让宝宝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复习并掌握动物的名称,并正确地指认字卡。
3. 什么不见了
目 的
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准 备
不同种类的玩具若干,一块白布,相应的玩具名称字卡。
智慧妈妈教你玩
(1) 出示五六件不同种类的玩具,让宝宝指认。然后用一块白布盖住玩具,偷偷地拿走其中一件。再揭开白布,让宝宝说一说什么不见了。如果宝宝说对了,应马上给予表扬,并继续进行游戏。
(2) 如果宝宝多次说不出来,可降低游戏的难度,减少出示的玩具,重新开始游戏。玩具的种类可随宝宝的实际情况而定。
建 议
(1) 游戏前宝宝要认识并说出玩具的名称,学习把字卡与相应的玩具搭配。
(2) 拿出相应的字卡,让宝宝练习按字卡拿玩具。
4. 大球和小球
目 的
让宝宝复习“大”“小”,知道哪个大,哪个小。
准 备
两个塑料篓子,各种彩色大球和小球,一个大肚娃和一个小肚娃,字卡“大”“小”。
智慧妈妈教你玩
(1) 妈妈拿出一个大球和一个小球,让宝宝抱一抱,拿一拿,并引导宝宝说一说:哪个球要两只手抱起来?哪个球用一只手就能拿起来?
(2) 回答正确后,鼓励宝宝将大球和小球分别放入不同的篓子里,再引导宝宝观察场地上多出了什么。要求宝宝把大球送给大肚娃,把小球送给小肚娃,并比一比,谁送得多,谁送得快。
(3) 复习字卡“大”和“小”。
建 议
(1) 让宝宝比较大小时,所提供的实物比例应悬殊一些,以便于宝宝加深印象。
(2) 在家中经常鼓励宝宝把大小不同的同一种事物进行比较,如玩“比脚印、手印”的游戏。
(3) 在玩比大小的游戏过程中,同时可复习汉字“大、小”。
5. 洗 澡
目 的
(1) 让宝宝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头、上臂、前臂、胸、大腿、小腿等。
(2) 初步学习生活自理技能。
准 备
塑料娃娃若干,小毛巾,盛有水的盆,挂图一幅(妈妈给宝宝洗澡),字卡“洗澡”。
智慧妈妈教你玩
(1) 妈妈先和宝宝一起看挂图,并告诉宝宝,图中的妈妈在给宝宝洗澡。然后问宝宝:“妈妈会怎样给宝宝洗澡?”指导宝宝答:“从上往下洗,先洗头,再洗脸……”
(2) 让宝宝用小毛巾给塑料娃娃洗澡。妈妈先按宝宝洗澡的顺序,告诉宝宝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如胸、背、胳膊、腿、屁股、脚丫等,再教宝宝如何给娃娃洗澡。
(3) 还可让宝宝用干毛巾在大人身上试试。
(4) 识字: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