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孩子的教育贵在引导---“疏通”重于“堵截”

(2009-04-08 23:43:46)
标签:

教育

育儿

家长

水渠

言行

分类: 专家讲座★专题讨论

对孩子的教育贵在引导

---“疏通”重于“堵截”

张帮宏

 

    在和众多的家长交流中,能够明显感到他们为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不良”表现而犯愁。更多的家长采取的是直接“禁止”的做法:以后不许那样做;不能那样做!

    每当我听到这些话语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特别是那些学员甚或购买许多教育类书籍的家长,我就难以平静。

    在回答家长这些疑问的时候,我总是喜欢用“引导”这个词。

    实际上“引导”是由过去的“导引”发展而来的。“导引”是古代先辈锻炼身体的重要方法之一,是针对经络而进行的一些训练方法,简单的说就是疏通经络的意思:把经穴不通或者部分阻塞的地方用一定的功法去引导气血舒畅,用以消除疾病。正所谓中医所说的“痛者不通”!

    我们都可以了解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他们父子采取不同的治水方法。其父亲就是采取“堵截”的办法,最后以失败告终。而大禹则是用“疏通河流”的办法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难题。

    在教育中同样面临着这样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方法。

    每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按照习惯,更多的人还是喜欢用直接“禁止”的办法去阻止孩子的言行。这样往往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孩子的内心未必能够接受。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可以尝到这样做的“良效”,但是不久很多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很快就“不听话”了。孩子越大抵抗情绪越严重。直至后来束手无策。出现这样的后果实际上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孩子哭闹并不知道我们禁止他们那样言行的真正含义。孩子并没有心服口服。只是小的时候还没有能力反抗大人的意志和言行,等孩子觉得自己具备反驳或者抵抗能力的时候就会再次表现出来了。

    如果我们采取“引导”的方式,也许当时的效果不是那样快速,但是他们的处事态度、耐心和理由都会促使孩子自己去思考,而没有被不良情绪所感染。日久天长孩子就会凭借生活阅历的丰富和知识的增加逐渐理解家长的真实用意。达到理解的程度,还有什么不配合的呢?

    也许我受到医学观念的影响,我总是觉得,每当孩子在成长过程遇到难题的时候,我们应该理性的帮助孩子认真的去分析,多角度的看问题,尽量开阔孩子的思维,给孩子更广阔的天空,那样孩子就会心情舒畅,很容易交流和沟通,不会形成对立的情绪。那时我们的家长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了。

    “引导”和“堵截”它们的词性虽然是反义词,但是也有可能需要结合运用的时候,这都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去确定。如果我们把“堵截”理解为防止“歧途”,“引导”为“正道”的话。那这两个词汇就有异曲同工之妙了。就像一条水渠一样:两边的“筑堤”如果被理解为“堵截”的话,那水道就是“引道”(引导之意)了。如果我们在水渠的中间筑起一道堤坝,阻碍了水流的畅通,后果我们都会明白是什么。所以看似同样的方法用在不同的位置,就有可能产生相反的结果。这才是考验我们家长智慧的时候。

    希望家长们能够理解这两个词的内涵,并很好运用到孩子的教育中。

    祝愿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