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克服宝宝的“三岁波折”

(2007-04-09 00:24:03)
分类: 名家童年★案例分析

    “0岁方案”研究发现,孩子在2岁半至三岁期间,通常会产生厌弃学习、拒绝识字的情形。尤其是那些3岁前未形成“识字敏感”的孩子和从未识字,或虽识字但未进入阅读的孩子,这时他们多数不能集中注意,难于安静,视识字为畏途,结果往往弄得父母无可奈何,只好放弃努力,等待孩子上了小学让老师去管教。有的孩子甚至从此难以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和自学的能力来。

    儿童到了三岁左右产生的厌学情绪,我们称之为“三岁波折”。这是他们心理发展日趋成熟的一种表现,是“反抗期”的一种反应。因为,婴儿到三岁左右向幼儿期过渡,运动能力显著增强,知识面明显加宽,自我意识发展起来,要求独立活动的愿望也很快表现出来,被称为“第二次断奶”。这时,有的孩子上了幼儿园,能自由出去玩耍,他们被丰富多彩的生活游戏吸引,对父母的指挥和包办常常说“不”,进行反抗。应当说,这是由“无意识时代”向“兴趣和趋向独立时代”前进了,是儿童成长中符合规律的正常现象,同时也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怎么办呢?关键是三岁后的幼儿教育更要内容丰富,方式多样,识字则要游戏化,并把婴儿期识字活动的外部兴趣(活动方式的兴趣),逐步引导到对文字本身和读书的内部兴趣上来,以适应他们心理发展的需要。只要能创造多种多样有趣的比婴儿识字高一层次的识字游戏,并帮助他们走进“阅读的大千世界”,就一定能度过“三岁波折”这条河,还能发展求知欲和意志力等优良性格品质。

     刘媚刚满三岁不久,有一个星期,父母因特殊原因中断了对女儿的识字教育,她就整天跟一个小男孩玩耍。当妈妈腾出空来抓她的学习时,她突然反抗了,只要提“学习”她就跑。那时,妈妈心急如焚。正当束手无策是,见到了日本井深先生所著《三岁之前的教育》一书,才知道原来是幼儿心理发生了变化。一般三岁之前的幼儿无自我意识,可以硬灌,三岁以后,幼儿自我意识形成,开始出现反抗,这时的教育方法不宜再采用硬灌。于是,妈妈改变了过去的做法,挖空心思去想出了很多的游戏,而且自制了不少教具和玩具。每天晚上玩不同的游戏,完全避开“学习”二字,而实际上将学习内容都融在其中了。我们一起讲故事,猜谜语,捉迷藏(找字卡认字),表演节目(背唐诗、儿歌、唱英语歌);一起打算术牌(加减法),买卖东西(计数和加减法),蒙眼摸物(认识几何形状),触物听音(认识物质材料);一起坐火车(认识地图),过家家(训练想象力),盖物复述(训练记忆力);一起做各种试验等等。这些游戏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发展了智力,增长了知识。慢慢地又愿意复习过去学过的字,接受英语、唐诗的学习及各种能力的训练。教育刘媚,她的妈妈得出“教育应寓于游戏之中”的答案。

    是的,克服学习的“三岁波折”,就是要“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

                                           (张先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