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冯氏早教理论冯德全0岁方案育儿 |
记者:冯教授,听了您分析胎婴幼儿的特殊世界以后,我们确实觉得需要重新认识孩子,只有正确认识孩子才能科学育儿对吗?
冯:是的,科学育儿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儿童观”的基础上,从当今社会的育儿现状来看,特别要强调精心养育孩子的“两个生命”,这就是我要讲的“0岁方案”的第五大理论,即“精心养育孩子的两个生命理论”。
记者:难道一个人真有“两个生命”吗?
冯:是的,人有“两个生命”,一个是生理生命,也叫肉体生命;另一个是心理生命,也叫精神生命。因为人有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过程,它们既密切联系,又有区别,“两个生命”要同步养育。
记者:那么,您提出“两个生命”的学说,到底是否科学?有什么依据呢?
冯:我提出要精心养育孩子“两个生命”,原因有三:
一是社会在育儿问题上,几千年来根深蒂固地存在“重身轻心”的问题,甚至完全忽视对孩子心理的养育,以为养儿育女唯一的任务是让孩子吃饱、穿暖、长胖、不得病就万事大吉了,他们哪里知道孩子还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生命正在饥饿着,嗷嗷待哺,又极需要呵护和保健呢?
二是人的生理成长和疾病治疗,医学和儿科学已研究了几千年,如今妇幼保健院遍布每个城乡,但营养保健仍很落后。即使发达地区如上海,独生子女们生活已够优越了,可是一经检查,孩子营养不良竟占50%左右,缺钙、缺锌、缺铁等很普遍;另一种情况是小胖子越来越多,“第一生命”还是没养好。至于人的心理成长和保健那就更差了,整个社会几乎都在严重束缚着孩子的心理发展,甚至有意无意摧残孩子的心灵,如小时候娇惯溺爱、放任自流,上了小学则强制学习,大搞“满堂灌”、“题海战术”,用考试和分数压迫孩子等,这些做法都是在摧残孩子心理发展。可以说社会对于儿童心理的科学养育几乎还是一块空白,我们怎能不大声疾呼,要精心养育孩子的“两个生命”呢?
第三,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生理功能的提高好像己经到了极限,如举重运动员要增加半公斤法码,要付出何其艰难的训练;百米短跑健将要增加0.1秒的速度又是谈何容易!当然,从另一方面说,人的生理潜能还有很大的一面,如果科学生活,营养平衡,心理良好,人的寿命至少都可以在百岁以上,不过那是一个缓慢的进程。至于心理功能的提高,那就有无穷无尽的广阔潜能可以去开发,并且从婴儿开始10余年即可使人的智力高超,性格优良,开发出人的心理品德和人格力量蕴藏着的巨大财富。所以,人类为了发展自身,不断创造新的文明,怎能不精心养育自己的“两个生命”呢?
记者:冯教授,在养儿育女上,社会对生理生命的养育比较重视,对心理生命的养育一是缺乏认识,二是缺少方法。您还是重点讲一讲养育心理生命的方法吧!
冯:与养育孩子生理生命一样,心理生命也无非是要给孩子全面丰富的营养和适度的锻炼,即从小给孩子十分丰富有趣的生活感受,使早期教育的内容多样化,方式趣味化。
“0岁方案”确定给孩子的精神营养,即教育内容有4大原则:
一是在孩子身心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极大地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
二是在激发孩子兴趣的前提下,教育可以不分学科,不讲系统,不顾深浅,不求甚解,也不必要固定不变的课堂模式;
三是给孩子的精神产品,应当是人类文化的精品,如高雅音乐、经典童话、名家名篇、科学小实验等;
四是能给孩子真切、真实的生活感受,就不要满足于模拟的游戏活动去代替。
根据以上的4大原则,“0岁方案”创设了15个“早教区”和105项参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