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以下节录自 王文华 2017 新书 《空着的王位》,欲购买请搜淘宝网 )
2015年四月,我在TED上看到美国艺术家Candy Chang的演讲。她在纽奥良一栋废弃的房子墙上装了一个大黑板,上面写着一句未完成的话:
「在我死前,我想…」
任何路人都可以写下自己的答案。
路人先是好奇,然后动笔。有人写:
「在我死前,我想对几百万人唱歌。」
「在我死前,我想飞过国际换日线。」
「在我死前,我想种一棵树。」
「在我死前,我想跟他言归于好。」
……
看了她的演讲后我想:既然想好了走之前要完成某件事,何不现在开始?毕竟人生无常,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离开?
于是我在我们经营的「Give and Take」平台上开了一面「墙」,请大家写下:「在我死前,我想……」
结果一百多人参与。
最多人想去旅行,走遍台湾和世界。
第二大族群是想改善台湾的教育。
第三大族群是纪录这个世代台湾人的故事。
其他的梦想还有:作志工、为台湾农业加入创意,把台湾文化推向国际…
没人说要赚大钱,没人说要再创经济奇迹。
台湾变了。
为了增加这些梦想实际去做的机率,我们办了一个聚会,把心愿类似的人配对。
聚会当天,我们分成四组:旅游、教育、农业、文化。我在这四个领域各请一位已经在做的实践者,来带领讨论,帮助大家订出具体的计画。
我请了媒体(联合报)和天使投资人,来听这些梦想,给年轻人帮忙。
一位女生背着吉他进来,看到吉他,我问:「你愿不愿意唱首歌?」
她爽快地答应,然后唱了她自己写的〈出发吧,去流浪〉。
这一代年轻人,跟我们是不一样了。 「流浪」这件事,在他们的族群慢慢变成主流。
听着这首流浪的歌,看着这群年纪很轻、却已经开始在想「在我死前,我想…」的朋友,我想:我们不都在流浪吗?
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步伐,在梦想、工作、爱情上,寻找安身立命的地方。
我也在流浪,从2010年以来,梦想学校、「Change-Makers」、「Give and Take」、「创新拿铁」,都是流浪的过程。
流浪很累,所以我蹲下,帮歌手拿着麦克风。
当我蹲下时,奇妙的事发生了。
我高高在上时,看不清楚年轻人。当我蹲下,视野反而比较清晰。
我拿着麦克风时,听不清巨变的世界。我交出麦克风时,一切都铿锵有力。
六年来,我去了29所大学校园,主持过很多年轻人的活动。
六年前,是我拿着麦克风,他们在听。
六年来,我喜欢看他们拿着麦克风,我来听。
过去,是我启发他们。
现在,是他们启发我。
未来,我想做的事。是帮他们清场,把舞台空出来。
帮他们拿麦克风,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
2015年4月的聚会结束后,我开始写这本新书。 2017出版。
你也在找一个舞台吗?你需要一个怎样的机会?留句话。也许这里其他人,会像我一样,帮你拿着麦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