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红灯,前面的游览车停下来。我看到车尾八个字:「文华客运、绝对可靠」。
这是那家公司对自己的定义,是它试图建立的品牌。
品牌是一种承诺。这承诺不是一次性的宣称,而是长久的保证。
比如说BMW的承诺是「终极的驾驶机器」。这样写了,它的每个年份、每一辆车,都不敢辜负这期许。
运用在职场,「个人品牌」是我们对老闆、同事、客户许下的承诺。不仅是今天这样,未来五年、十年都是这样。
持续达到承诺,就有好名声,成为抢手人才。
断续达到,就形象模煳,容易被取代。
完全违反,就恶名昭彰,大家都躲你。
我第一次意识到「个人品牌」,是在商学研究所。一位老师问我们:「你希望50年后别人用哪一句话形容你?」
当时我们都还年轻,但老师已经要我们写下自己的「墓志铭」。
没错,墓志铭!七、八十年的旅程,最后浓缩成一句话。
老师要我们写下来,然后「越活越回去」。
意思是以告别人世那天为基准,设定那时候你喜爱和尊敬的朋友怎麽样形容你。
然后以那形容为目标,倒回来,一步一步,思考六十岁、四十岁、二十岁、明年、今年、明天、今天要做什麽。
当时我已经开始写小说,于是我用这句话定义自己:「他的小说娱乐、感动、启发了别人」。
随着人生阶段的转变,我不断重写这句话。后来我开始做「梦想学校」和「创新拿铁」,我写下:「他用世界一流企业的案例启发了别人。」
写下来,不代表做到了。但写下来,可以随时提醒自己。
写下后,最好昭告天下。因为我们都有惰性,需要别人帮忙监督自己。
这句话越短越好。这样才能逼自己想清楚自己人生的本质。
世界很丰富,人都很贪心。如果不限制字数,一句话会变成一本书。而且是一本自己都懒得看的书。
死后的墓志铭,是活着的目标。目标越清楚,活得越坚定。
这目标就像一个照妖镜。
今天是不是很忙?应该是。每天发生这麽多事,情绪随之起舞。但长期来说这些事到底重不重要,在照妖镜前立刻现出原形。
老闆骂了你,要难过吗?问你是不是还朝那目标前进。
丢了客户,世界末日?问你是不是问心无愧地服务了那客户。
答案可能有是有否,我们就在这样的问答中,慢慢趋近于真实的自我。
绿灯了,前面的文华客运慢慢开走,我自问:我敢说「王文华、绝对可靠」吗?
还真不敢这样承诺耶!
或者我有另外一句话,来形容下一阶段的自己?
你用哪一句话,来定义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