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谁结婚?(4-1)
王文华
既然说了,40岁想结婚,除了自己要努力,朋友们也变得热心。他们帮我介绍女友前,自然会问:「你喜欢哪种型的女生?」
碰到这个问题,我总是低下头、撑着下巴、眼睛看着桌面、陷入深思。几秒钟后抬起头来,很坚定地,说出那石破天惊的答案:
「林志玲!」
开玩笑的。我当然仰慕林志玲,但知道追到她的机率极低。我那石破天惊的答案其实是:
「我也不知道。」
「你喜欢哪种型的?」,这个问题很多单身的人都被问过。问到女人,大概会说「当然是责任感」、「幽默感最重要」、「对我好就好了」。
问到男人,常听到的答案不外乎是「温柔,有女人味的」、「善良,贤慧就好」、「聪明、能干喽」。偶尔一两个诚实的敢说:「年轻、漂亮、够辣的」。
男人这些答案,在不同年纪、不同场合、对不同的人,我都说过。当时也是在说实话,但事后发现都是扯谎。因为当我真正幸运地碰到了我说我喜欢的那种类型,交往了一阵后,才发现我喜欢的是另一型。
这问题不止我有,我一帮男性朋友都有这个毛病。套句60年代美国喜剧演员Groucho Marx的名言:「我永远不愿加入一个会收我这种人做会员的俱乐部。」
唉,男人就是这样:贱。
女人呢?她们的答案诚实吗?那些回答刘德华的,不知道最后是不是都跟长得像刘德华的人在一起?还是换了口味,改爱《加勒比海的海盗》的奥兰多布鲁那一型?我注意台北和上海的情侣,两种类型的男人都不多。这不禁让我好奇:女人是不是跟男人一样:喜欢的类型,跟最后在一起的,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是怎么了?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还是不敢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自卑感在作祟,还是笨到看不清异性的优点?为什么跟女生交往了二十年,我还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酒吧跟美女聊天时,手在口袋里找刚才买酒的发票?
可不可以怪罪学校?我高中时读的是全部男生的学校,对异性的了解非常肤浅。那时喜欢的女生,是古书中的美女。苏东坡描述的「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是我努力的目标。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我也搞不清楚,于是自作主张地诠释,苏东坡大概是在讲女生的气质。
那时不只是我,我们一整班的理想全都是脸色苍白、随时会吐血的女生。我们更一厢情愿地对这类的女生做了许多假设:她们会弹钢琴,将来想念哲学系。在公车上有位子都不坐,出去烤肉一块肉都不吃。鞋子永远很白、裙子永远长过膝盖。口袋里有折好的手帕、家里有接电话时会问你祖宗八代的爸爸。
我曾把情书寄到女校,寄件人写「内详」。整封信旁征博引,味道像酱缸。我和收件人也只不过在烤肉过程讲过两句话(「嘿,你要不要肉?」,还有「嘿,你要不要汤?」),信末已经可以引用「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对方回信说:「谢谢你,我已经有男朋友了。」我还厚脸皮说:「那你做我干妹妹好不好?」等到对方完全不理我了,自己还要补上一封信自怜一番:「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当时,我追求的不是爱,是诗。我喜欢的不是女人,是苏轼。
(接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