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樾有个牌坊群
(2012-02-04 08:17:48)
标签:
黄山歙县棠樾牌坊群敦本堂清懿堂鲍家花园旅游 |
分类: 旅行游记 |
棠樾有个牌坊群
中国自古讲究立牌坊的,现今全国各地留下的牌坊不少。但像安徽歙县棠樾村口那成群的牌坊,却极是罕见。我原本不知道棠樾牌坊群的,这次住到黄山市几日,方听说歙县有个棠樾牌坊群景区,还是 4A级,便好奇前往了。
说到这牌坊群,自然要提及棠樾鲍家,说起棠樾鲍家,也必然要联系到徽商,鲍家绝对是徽商中的佼佼者,800年显赫家族啊。鲍家原本在山东青州,于南宋建炎年间迁到安徽歙县棠樾村,在明清年间最为发达,世代官商,富甲400年,出现过一代代杰出人士。乾隆下江南,曾为棠樾题写:“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鲍家在棠樾村建了宗祠,也立了很多牌坊。最为稀罕的是,棠樾有世界唯一的女祠堂。更为惊奇的是,棠樾的七座古牌坊,座座都是皇帝御批而建,其中有两座还是为鲍家的女子而立。
从黄山市到歙县棠樾村27公里。来到景区门口,又见江书记题写的“棠樾牌坊群”,老领导真是辛苦,到处留撒墨宝。接近村口,就能看见村前古老的祠堂和沿着村边石板路依次而立的7座牌坊。这些透着岁月沧桑的牌坊,浑然临风,古朴肃穆,不失雄伟。头一次见到成群的牌坊,我心中不免震撼。
我们跟着导游,走过一个个牌坊,悉数欣赏,听着那些跟牌坊有关的久远故事,思绪飘向逝去的年代,那些历史人物便在脑海光鲜起来。这里的牌坊有明代3座,清代4座,制作精美大气,每个牌坊上都刻有“御制”、“赐建”、“恩荣”、“圣旨”等字样,表明或是皇帝批示后由朝廷斥资建的,如“御制”,或是皇帝批示鲍家自建,如“赐建”、“恩荣”、“圣旨”。每个牌坊都颂扬了一位“忠、孝、节、义”的人物。一个家族非皇亲国戚,能得到数个皇帝恩宠,这浩荡隆恩,彰显出鲍家人士的杰出作为和厚重道德。如果不是为国家,为乡里贡献卓越,怎能获此殊荣,让后人敬仰啊。
我们走进棠樾村中,村中有古祠堂和古民居。那些古居都是徽派建筑,高起的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墙的砖木结构,门窗镂刻着精美的花纹图案。我们参观了两座鲍家男女祠堂。敦本堂为男祠,座北朝南的三进五开间,规模挺大,内有嘉庆皇帝三道圣谕碑。清懿堂为女祠,里面供着鲍家6位节妇牌位。同男祠相反,是座南朝北,规模比男祠大些,内部更为秀雅,特别是砖雕艺术尤为卓著。我们漫步在棠樾村中,古街古房子不多了。参观了存爱堂,门上有嘉庆帝的御批,这是当年五世同堂恩爱之家。村中央还有鲍家始祖墓,因为是风水宝地,所以一直占据村中。其实,世上没有永久的富贵和永盛的家族,如今鲍家后人基本没有显赫人士了。
离棠樾村不远还有个鲍家花园,清代时曾是鲍家私家花园,在当年与苏州拙政园和无锡蠡园并称江南三大私家名园,我们顺路进去参观。据说这园子已被一个大款买下正在开发中。当年的老建筑早已不见,那个盆景园倒是有些看头,尤其那盆作为镇园之宝的古榕树,200年树龄,曾在2000年昆明世园会上获金奖,现在价值600万呢。
游了棠樾村,看了牌坊群,心中很是感慨,竟有些怀旧了。古时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伦理道德,推崇忠孝节义,民间也多能讲究操守信义,乡间风气大都淳朴。如今时过境迁,可惜这些传承千年的中华优良传统几尽消失殆尽,导致社风日下,为富不仁,为官不正,奢华腐败,坑蒙造假,比比皆是。可叹今不如古呀,在那些散发着圣洁与崇高的古老牌坊前,我们汗颜呀。
来到景区门口,又见江书记题写的“棠樾牌坊群”,老首长真是辛苦,到处留墨宝
接近村口,就能看见村前古老的祠堂和沿着村边石板路依次而立的7座牌坊。这些透着古朴沧桑的牌坊,浑然临风,肃穆雄伟
第一座牌坊是鲍灿孝子坊,建于明嘉靖13年(1534年),因鲍家的鲍灿为生疮的母亲口吸浓疽,令人称颂,朝廷为其孝行立坊旌表
第二座为慈孝里坊,建于明初,弘治14年(1501年),表彰宋末元初鲍宗岩、鲍寿孙父子被盗贼绑缚,必有一死,父子争相一死的慈孝行为
第三座为鲍文龄妻节孝坊,建于清乾隆34年(1769年),表彰鲍文龄妻子汪氏,25岁守寡,抚养孤子长大成人,汪氏45岁去世
在第三座牌坊后有座骢步亭,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亭顶形似官帽
第四座为鲍漱芳父子义行坊,建于清嘉庆25年(1820年),鲍漱芳和鲍均父子均为乾嘉年间盐业巨商,为朝廷军需、治河、赈灾等捐巨资,也出资为乡里建城邑、书院、祠堂、道路、桥梁、水利等义举,朝廷特立坊表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