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陵园的生者感悟

(2007-04-01 22:41:19)
分类: 健康人生

 在陵园的生者感悟

                       在陵园的生者感悟

 

    还有几天就是清明节了,我趁大礼拜空闲,踏上了去给岳父扫墓的路。春天来了,华北平原阳光明媚,春意融融,冬小麦早已反青,给田野穿上了葱绿的新装,小草盈壮地吐着绿芽在生长,柳树飘逸着翠绿的枝条,就象个小姑娘在春风中轻盈曼舞,杨树垂下一串串碧绿的吊穗,好似个少妇在含情颌首。沿途偶尔可见杏树林,枝头开满了粉嫩的花朵,显得那样的妖艳。春天里,大地母亲用她的双乳哺育着万物,大自然顿时精彩靓丽,充满了勃勃生机。每一个春天,我都能感受到那春光的美好,感觉到生命的萌发。

    岳父安葬在北京燕山羊耳峪的福安陵园。这里三面环山,我们由南向北顺坡路驶进峪谷,地势渐渐拔起,行约一公里,一座大山展现在面前,两侧群山连绵,一座宏大的陵园落座在宽阔的向阳坡上,这就是福安陵园,岳父就长眠在这里。

    燕山山脉似乎在沉睡,裸露着光秃秃的身躯,没有一点春意。顺着山势,陵墓一层层有序的排列着,那漫山遍野的墓座和石碑隐现在苍松翠柏中。那兰色的天空、黄色的山体、白色的墓碑、绿色的松柏浑然搭配成一幅凝重的画面,让人感到苍凉、肃穆,心情沉郁。

    我们随着扫墓的人流拾阶而上,来到岳父的墓前。按照习俗,清理陵墓,献上鲜花,供上烟酒,烧了冥纸,鞠躬致意。岳父生于1927年,如果活着,今年应该80岁了,可他走时才53岁啊。岳父曾是个军人,47年他挎双枪的那张照片是何等的英武,后来一直保持军人果敢刚毅的风格。从患肝癌到去世仅仅三个月,他始终不屈的同病魔抗争,直到临死也没有悲观和哀叹。他是我见过的最坚强的病人。

    置身在陵园中,望着这满坡的墓穴,我悠然间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对这些长眠在地下的人们,春天不属于他们,不,世间的一切都不属于他们。死意味着终结,由一个赤条条的婴儿来到人世,又两手空空告别人寰,在世时拥有的东西什么也没带去,随着肉体的消失,一切也都消失了。可这些人活着的时候,他们也象我们一样,经历了有限的一段光阴,也品尝过百味人生,也充满了追求和欲望,也享受过人间情感。一股对生命的凄凉之情从我心底涌出,即要死又何必生呢?尤其那些很年轻的亡者,更是让人同情和哀惋。我近旁有一位美丽的少妇,正满眼泪花地在给新亡的夫君祭奠,那情景看了真叫人悲切。

    我想起了契诃夫曾经说过:“死亡是人类最了不得的导师,死亡带给人的教诲深入骨髓,也许只有死亡才能让人明白生是怎么回事”,每一次面对死者,都会在我们心中冲起一片情感的浪花。文化革命时,我的一个同学参加武斗,在一次遭遇战中死亡,我们在他身上数出38颗弹孔,那年他才14岁。那时我们不怕死,这个同学当时是我心中的英雄,可后来我常为他惋惜。16岁我下乡到辽宁黑山县,我们都熟悉黑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的重要战场之一,解放军用血肉之躯阻击敌人,就在我插队的村头,埋葬了500多名牺牲的烈士。当年,我们曾在那片墓地前宣誓,要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扎忠根,练忠心。那时年轻,还是英雄情节,不理会生的宝贵和死的可惜。直到我学医毕业,成为一名从事救死扶伤的医生时,才开始理智的思考生与死这个人生的重大课题,因为医生面对了太多的生死。

    其实,世间生物都在新陈代谢,人的生与死就是一种极正常的新陈代谢现象。天下的一切生灵,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有限期的。活的的时候,我们可能面对了社会太多的不公平,死亡却是个伟大的公平,在死亡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亘古以来,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终没有一个永生者。秦始皇遍求长生不死之道,却一天也没有多活,历代高僧,到时还得圆寂,死亡是不可抗拒的。人类绵延不绝,不断进行着有生有死,有死有生的循环往复,生存了一代一代。可以说生是幸运,死是自然,从出生起我们就已经开始走向通往死亡之路。

    从医学角度讲,我们也常陷入“救人救不了命”的尴尬。同样的病,尤其一些少见病,为什么会发生在一些人身上,有时就象交通事故发生的偶然一样解释不清。抢救一个重病人,我们从来没有把握让他一定不死,病情的转归似乎和命运有好大的关系。在同死神的斗争中,我们医生往往显得被动和软弱无力。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公敌”,全世界每年癌症新发病例有近900万人,死亡700万人,这是个多么大的死亡数字。在生活中,我们面临了太多的死亡危险,除了生老病死的自然死亡,意外死亡因素就更多了。我国每年光交通事故就夺去十几万人的生命,天灾人祸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我们不得不面对着我们最不愿面对的噩耗。对于死亡,既然我们无法回避,那就勇敢地面对它,老百姓有句话说的好,“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生死由命,随它去吧。有了这样的态度,那岂不轻松坦然的多,也就不那么惧怕死了。

    死给我们最大的教诲是生的有限,生的宝贵。每当我们面对灾难的时候,每当我们悼念死者的时候,我们常会对自己仍然活在这个世界上感到庆幸。既然生命那么短暂,既然我们最终会以死亡结束,我们就要把握我们有限的今生,莫负今生,珍爱生命,好好活着。培养和保持一种乐观、健康、坚强的良好心态,学会驱除和丢弃烦恼,积极的抓住生命中的每一刻,尽情地享受空气和阳光,享受工作和娱乐,享受亲情和爱情,享受人世间一切,享受活着的所有精彩。象这句诗写的那样,“生如夏花般绚烂,死若秋叶般静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好好活着
后一篇:人不可同命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