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总需要以力量补充自己

(2021-12-10 07:41:35)
分类: 杂文

人总需要以力量补充自己

庸常琐碎的生活,耗尽热情,使人麻痹,“上课真烦,上班真烦,考试真烦,论文真烦”,季羡林逐日排列的《清华日记》里的这句话,不宜宣诸于口,也不宜宣示于人前,却甚是生动。在这个浑浊的世界,心灵照例需要经常净化,且需要感动,需要刺激,需要安抚。由此唤醒内心,对时间保持新鲜感,相信花开冰融,春天还会如期而至,人总需要以力量不时补充自己。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即便黯淡时分,也会有偶见的温存,惟有隆冬寒风里,才足以放大暖阳,就是这么一丝微热,也能支撑一段时日。

从前人文字里,获取自己所需的意义。内心的安静与平和,大概源于长期阅读的滋润,即便在世事嘈杂中,做事专注,逻辑清晰,依旧保持自恃。胡适所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大概就是这般状态。木心讲过:“看古希腊雕刻,听巴赫,听莫扎特,什么话也无法说的——你有什么好说?”古迹嶕峣,万籁萧萧,便有一种赋能后的满足。阅读是文化结构的动因源与塑造力,所谓阅读,便是在他人身上唤醒同质的能力,自以为是取代精微义理,果敢利落取代虑事周密,则是多数人的多数问题。通过阅读,知其不知,此即知识,再则知其已知,唤醒激活,从而印证,此即智慧。黄庭坚说“凡为文,须熟读韩退之、司马子长文”,大概就是如临其境,汲取能量。大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小则临时性阅读,即便几页,已觉性行已泱,虽说有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感觉。

生命的抛物线,注定要落下,止不住地落下。人活在某个时限里,有着独立的生命史,一代人完成一代人的事,已属不易。体面地老去,需要物化的支撑;优雅地老去,那是文化的境界。西红柿吃出番茄的津津有味,想象着依附于同款的某个载体,便是精神的力量。

多听少说常点头,世人多媚骨,惟有君如故,为人不喜阿谀,不避利害。你无法选择家庭出身,无法选择所处时代,但仍有选择人性坐标的可能。近朱者,可以不赤,近墨者,绝不能黑。超然物外,遗世独立,在百无一可时,如何独善其身,保持自我。自我的能量最为当紧,内补与外加之间,热身是自我行为,加持如无字经书。迭代更新,技术赋能,作为外在因素,技术扮演着助推器的角色,然此能非彼能。

有人欲意改造世界,有人只想补充自己,只想在一切结束之前,变得美丽。气血不足百病生,赋予能量,不过排毒五内,维持生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