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兄

分类: 散文 |
书画频道山西工作中心开播业已十五年,我的心里又是一阵波澜。自开通便与之交往不断,且越来越频繁密切,以致现在每隔几日,便会互通气息,或去小坐一叙,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
人与人的交往,短期靠利益,长年靠三观的相近。工作中心主任梁玉春是个情怀之人,何以见得?从其所拍纪录片中可知。这些记录,本该是国家行为,梁兄却以一己之力,独木支撑。有些主题与书画未必联系得紧,属大文化范畴,比如民歌民俗方面的涉及,皆因其心中一个久远的念想。情怀的出发点无关经济效益,以致耗尽资财,时有寅吃卯粮之窘。慈不带兵,善不养财,梁兄均占据。仅此两点,足可印证其为人。
这里已然晋省书画界的交流平台。美协主席王学辉有次发言谈及,他在一次全国性会议上得到赞许,称近年来山西美术界活跃异常,他则将此归结为书画频道的密集报道。书画之热,艺术理论支撑不可或缺,新闻报道的助推必不可少。循着报道足迹,便是一部山西书画的编年大事记,日积月累,已蔚为大观。办展出画册,为展事大致路数,所有画册,梁兄皆存留书架,俨然山西书画专题图书馆,其也蔚为大观。
甲午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雕塑展在太原开展,梁兄慧眼独具,将350件展品全部进行360度拍摄,此为独一份的资料。省内文化大家张颔、力群、赵梅生、李夜冰等人,也是多年追踪拍摄,积攒了海量素材,其中有些人已西去。
除却书画活动的日常报道,山西书画界的其他活动,也由其操持。策划展览不论,举办春晚得说。大型晚会是个综合工程,山西书画界的老少同仁悉数到场,说明这一平台足具感召力,凑够一台节目,且这台节目的内容贴切既定主题,便需相当的能量。看似不经意间完成的一个个项目,背后的苦楚,惟有梁兄感同身受,事毕,或瘦一圈,或病一场。影响日广,外埠画家进入山西,外地报刊扩大发行,皆来此寻找机遇,以致这里日日高朋满座。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梁兄是位美食家不假,是位厨哥则知之者少。主持书画频道之前,他曾在媒体策划过一档“吃遍山西”栏目,之所以火爆一时,关键在于梁兄的知味识肴。尤其莜面系列,或配羊肉哨子,或配小炒肉,辅之紫皮土豆,吃一回想一回。有道是饭品酒品皆人品,不枉言。其为娄烦人士,此饭对他而言,得心应手,我在一篇文章里曾委婉劝之,虽曰简味至美,“就是有点咸”。但合我口味,我俩是同龄人,其长我一齿,故称之为“梁兄”。
凡事贵在坚持,能够坚持十五年,便坚持成了一项事业,一个崇高,然这一切又都由梁兄这样的普通人实现,再次证明发光不光是太阳的权利。如我这般年龄者,还有几个十五年,想来怅然,由此对既往的十五年,格外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