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饭

(2021-05-23 06:16:36)
分类: 杂文

文学饭

文学可以当饭吃,但食之者少之又少。

无需文凭保证为资质,且为不设本钱生意,文学是边缘青年的低门槛职业选择。再则,没有向上流动的机遇,又对自身遭际与现实感到不满,转向文学,自然而然。然文学青年若以文学为生,极其艰难。投稿渠道本就不多,被拒乃常态,即便刊载,稿费菲薄,甚至没有。靠稿酬维持生计的鲁迅,深知其理,临终遗嘱便有一条,“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海婴倒也听话,未承父业,所学无线电。

三十年代,上海集中了全国十之八九的文学刊物,也吸引了负剑壮游的各地文学青年前来,亭子间里放飞的似乎皆为文学之梦。新旧嬗替中的种种面容,构成一部宏大的叙事,虽处文学的黄金季节,无奈已错过了新文化运动的时势,此间的草木华滋,不干作为分母的无名者什么事。看似群星璀璨,成就此业者,数来数去,惯见者就那么几位德业尽通、才艺具兼的文坛巨擘,被淹没者则不计其数。

既然进入不了圈子,不如抱团取暖,互相给予,互相分担,成立自己的社团,虽说社员间对文学的认同度并不等一。既然投稿受阻,不如另辟蹊径,自己给自己创造社会需要,浪漫的自救方式是自办刊物。起初雄心勃勃,挨到第二期,便因无销路、无周转资金铩羽。勉强维持者,苦于生计,屡迁社址,一人独撑一刊,勉力为之。《无名文艺月刊》第一期的印刷费由陈企霞在家乡筹款而得,出刊后已无余钱,遂抱怨受到印刷所、销售店的盘剥,殊不知那是商业利润的合理范畴。其征稿章程提及:“来稿一经发表后,酌赠本刊或现金;但社友之稿恕不致酬,版权仍归作者所有。”对照创刊号的“本社长期征求社友,欢迎一切爱好文艺者加入,并不征收社费。章程函索附邮票二分即寄”等等文字,可以看出其心机所在,欢迎成为社友,一旦入社,虽无社费,也可免除稿酬。而杂志常以提携无名作者的声明为招幌,旨在增加杂志销路。虽曰套路,仍不乏聚拢同志,据刘以鬯回忆:“既然对文学的兴趣这样浓,多参加一个文学会,多结交一些爱好文学的朋友,没有什么不好。”只要心存各自目的,便会有新人不断加入。

有鉴于此,后悔者不乏其人,艾芜便说:“我渐渐地有点后悔了,我觉得我不应该走这条烦难、吃力而不讨好的路的。”那时的文学青年给人的大致印象是,自信满满,口袋空空,饥寒切身,朝夕奔命,怀才不遇感越发委屈,言行则越发趋于激进,文学不再是谋生手段,随时可能成为武器。

任何经久不息的热爱,生存当前,微不足道。文学的多余处境,决定了其堪为副业,难为主营,为此夏丏尊《致文学青年》道:“至于近代,似乎有靠文学吃饭的人了。可是按之实际,这样职业者极少极少,且最初都别有职业,生活资料都靠职业维持,文学生活只是副业之一而已。”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一次一次去撞南墙,纯粹的文学之路行不通,转型报馆当记者,改行书店作编辑,便算有了相对固定的职业,有了避让但不逃离的归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