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份体面的虚伪

(2021-05-15 09:19:57)
分类: 杂文

那份体面的虚伪

郑重其事,十分空虚。习惯性的假话,随口而出,当然谁也不愿当场拆穿,破坏这般一团和气的斯文体面。

林语堂对满清官场的这份斯文体面,有过入木三分描述:“那些满清的贪官污吏却是极其文雅的,他们有洪亮的声音,雍容的态度,有一口音韵铿锵的官话,出口成文的谈吐。他们虽然贪污、纳贿,却能够使你觉得贪污、纳贿是一种风雅的事,并不龌龊卑鄙,不但伸手拿钱的人可以无愧,就是送钱的人,也觉得几分光荣。”总以为贪官有着一副狰狞面目,那只是戏剧里脸谱化的处理,为的是易于老妪幼童辨识。现实中的他们,总是公仆般彬彬有礼,平易近人,处世低调,行事温和,往往以有尺度的微笑,谆谆教诲以反智的鸡汤,东窗事发后才知,有一种丧尽天良,叫一本正经,有一种作恶多端,叫冠冕堂皇。人饥为盗,生计出发;监守自盗,本性贪婪。

言谈是灵魂不可避免的回音,面对那些出口成文的谈吐,你得竖起低俗的耳朵,毕恭毕敬聆听,却是讲者卖力,听者无意。应时走红,自我感觉不差,久处恭维,难免失真,经过深思熟虑得出的结论,不过人人皆知的道理。学识不如见识,见识不如常识,以陈词滥调代替思想,琐屑而不值。誓言或是一时的失言,转身另一种场合、另一个群体,又是另一副腔调,另一番激情。

洞察人性的鲁迅,是位不分场合的劳什子,一把鸡刀便能轻易戳破体面的牛皮,临死之前还说“但不要以为做自己人的奴隶比做外国人的奴隶好”。读他的文章,一语穿心而过,极易让人联系当下,这也是其不过时的原因。然昨天是好人,今日未必,木心说鲁迅的作品只属于那个时代,所以其已不适宜长期占据中小学课文。

骨子里不再相信青天,不再相信救世主,自然便会摒弃稚拙的美好,识别出那份体面的虚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妒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